第四十二章 石敬瑭 (第1/3頁)
龍吟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月初三,李晟基帶著鄭恩、李承訓、元豐及五十名橫刀都士兵來到太原。
此行的目的——拜年。
聽聞李晟基來到,石敬瑭大喜過望,親至太原東城門迎接。
離東城門尚有一里路時,李晟基他們全部下馬,一路步行來到東城門口,不多時,門口肅立著的三人便清晰地映入李晟基的眼簾。
當中一人身材中等、矯健,玉面長鬚,國字臉,濃眉大眼,嘴角帶著淡淡地地微笑,望之油然而生親近之感,約莫四十多歲,紫色披風,貂皮冬衣。
這人左側立著一員武將,年約四十左右,身材比當中那人略高,極為雄壯,麵皮紫黑,一雙鳳眼白多黑少,虯髯肅容,望之威嚴卓立,穿一身這個時代武官常見的冬裝。
右側則站著一個文官,身高竟比旁邊兩位武官還高,一張馬臉特別突出,麵皮微***梢眉,三角眼,山羊鬍子,羊皮襖子面前汙跡斑斑。
當中那位正是河東節度使、開國公石敬瑭,左側則是都虞候、馬軍都指揮使劉知遠,右側則是掌書記桑維翰。
在李晟基看向石敬瑭他們時,石敬瑭三人也在暗暗觀察李晟基。
石敬瑭、劉知遠是見過李存勖的,一見李晟基,頓覺實在太像了,唯一不同的是眼前這人的氣韻、神態與李存勖相去甚遠,李存勖是懶散中帶著狠厲,而眼前這位則是一副平和、幹練的普通人模樣。
桑維翰沒見過李存勖,見了李晟基,除了驚歎他的年輕之外,心裡卻隱隱有些輕視——也不過如此嘛。
李晟基快步走到中間那人面前,單膝跪下行了大禮,“河東道承天軍使、後進李晟基拜見石公”
一個“河東道”,一個“後進”,加上又行了軍禮,石敬瑭心中的喜意更增一分,趕緊雙手扶起他,嘴裡說:“賢弟多禮了,你能屈尊來我這太原小城真讓我喜出望外呀,走,外面風大,我等趕緊進城”
石敬瑭自忖自己是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是李克用的義子,李晟基疑似李存勖之子,故用了“賢弟”的稱呼。
只見他右手抓著李晟基的左手,兩人有說有笑地進了太原城。
太原城是當世有數的大城,僅次於洛陽、長安、開封、成都,尚在幽州、江寧、杭州、長沙、廣州、大同之上。
進了節度使府,賓主坐下喝茶歇息,李晟基也呈上了這次給石敬瑭帶來的禮物——一副對聯。
對聯此時尚稱作門聯或椽聯,貼在大門上或大廳裡的柱子上。
對聯寫在兩條裁剪過的紅綢布上,沒辦法,李晟基在平定州沒找到紅紙。
只見那副對聯上面寫的是:
雁門風雪統雄兵
細柳揚沙遏輦紋
這幅對聯前一句寫的是趙國李牧的事,後一句是周亞夫的事。
“石公,聽聞您對戰國名將李牧、大漢名將周亞夫甚為推崇,在下身無長物,只有這隸書從小練習,故未敢敝帚自珍,斗膽獻醜,徒搏一笑耳”,李晟基這次來“拜年”,並沒有帶什麼金銀珠寶,這些東西估計石敬瑭也不缺,想到了後世的對聯,便厚著臉皮寫了幾幅,雖然他在前世從小跟著父親練習,從軍後在軍中也得過獎,但畢竟隔了一千多年,心裡還是有些忐忑。
石敬瑭讓下人將對聯掛起來細細品味,他也是文武雙全的人物,對於書法當然不陌生。
品味半響,他心裡暗忖,這李晟基的隸書倒罷了,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估計是臨摹某大家慣了,字裡行間渾然沒有自己的筆意在裡面,倒是那兩句寫李牧、周亞夫的詩句他倒頗為欣賞,他自打從軍之後,酷嗜兵書,對李牧、周亞夫二位尤為推崇,這李晟基如何得知?
不過他面上卻露出激賞之態,大聲叫號道:“好!好!想不到賢弟年未及立,一手顏體竟然出神入化,放在當世也是不可多得,這兩句詩我更是喜歡,來人”
說著招來兩個下人,細細囑咐他們將對聯掛在自己的書房裡去。
接著二人又閒聊了幾句,時至今日,李晟基終於將這個時代的“洛陽話”學得有模有樣了,故石敬瑭也沒有發現什麼。
“賢弟,聽說你是洛陽人?”
“是,生在洛陽,打小便被家裡送到嵩山少林寺,十五歲才回到洛陽”
“那尊上……”
“家母姓李,家父……,我從小就沒見過他”
“哦,是我魯莽了,洛陽我也待過一段時間,尤其北城,不知賢弟……”
“我家在北市左近”
《漠唐茶具》 第四十二章 石敬瑭(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