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舌戰群儒 (第1/2頁)
白樸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鄭玄府邸,夜宴正濃。
劉禪與鄭玄及他的一眾弟子相聚一堂,席間雖有絲竹之盛,美食之豐,然而,除了郗慮之外的其他一眾弟子,對劉禪的態度卻是恭敬中透著一股冷淡。
他們看似恭敬,但眼神中卻無不流露出一種疏離。因為劉禪適才一番關於儒家挽救不了大漢的言論,導致他們之間存在了一層無形的隔閡。畢竟此時的劉禪,還是太年輕,除了身份尊貴之外,並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真才實學,令在場的一眾儒生折服。
“殿下,可有研讀過經學?”鄭玄似乎也感覺到弟子與弘農王之間的不融洽,便出言對劉禪問道。
劉禪微微一笑,他等的就是這樣一個舌戰群儒的機會,於是不慌不忙地答道:“孤雖不如鄭公一般滿腹經綸,自成一派,但對於各大經學要義卻也略知一二!”
“哦?”鄭玄看著弘農王那堅定的語氣中,正閃爍著無比的自信,倒也頗有些驚訝。“不知殿下學習的是古文還是今文?”
漢朝的經學,如今已分裂成“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兩大流派,其本質上其實只是經書的版本不同,以及因此而產生的不同見解之間的爭執。古文經學是當年魯恭王劉餘拆毀孔子舊宅而發現的幾十篇原版,而今文經書是那些經歷秦朝焚書事件以後的儒生們根據記憶,口授流傳下來的儒學經典。
前一世的劉禪,對於古、今文經學要義都曾讀過,甚至他還對鄭玄以古文為基礎,整合今文而形成的“鄭學”,也有一定的理解。
“古文和今文,孤都有讀過!”劉禪誠懇答道。
“殿下既然熟讀經典,何以說出儒家無法挽救大漢的謬論?”席間一名約二十七八歲的雄偉男子,朗聲說道。
劉禪一眼望去,那男子正是崔琰,出身於清河崔氏。“季珪豈不知,亂世當用法,治世需以儒的道理?”
“《左傳》有云,政寬則民慢,猛則民殘。由此可見,儒家也是講究仁義和律法的結合。”崔琰引經據典反駁道。
“那為何青州的黃巾賊寇最為嚴重呢?這群飽受奴役的百姓們,何以置性命於不顧,而造了爾等仁義之士的反?儒家一味地講如何善待百姓,卻多是空談。像你們清河崔氏一族,可有真正做到善待治下佃農?”
崔琰頓時語塞。雖然崔氏在清河郡頗有仁義之名,但他早就聽說那郡中的其他官宦世家,可是屢屢欺壓百姓。
“難道殿下認為仁義都不管用了嗎?”王基起身拱手說道。
“始業誤會本王的意思了!” 始業是王基的表字。劉禪打量著這位與他記憶中的魏國大都督王基同名之人,巧合的是這兩人都出身於東萊王氏。
“非是仁義無用,而是要集百家之所長,真正地做到善待百姓。比如對士子進行考核任用,以便能根據其才幹、能力,給予恰當的官職,使他們能夠在其位,謀其政。”劉禪接著說道。
王基之後,又有國淵站了出來,提問道:“如今的大漢風雨飄搖,殿下想如何來拯救?”
劉禪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道:“諸位認為,如果有一天我大漢的子民,耕有其田,織有其杼,居有其廬,則民安否?如我泱泱大漢,老幼有所依,才士有所持,則國泰否?”
“妙啊!沒想到殿下年紀輕輕,竟有如此抱負!實在令老夫慚愧啊!”鄭玄不禁稱讚道,若是真能實現這樣的一番景象,他鄭玄甘願奉獻出自己的餘生。
“弘農王殿下的一番驚世言語,令郗某也佩服得五體投地!”郗慮是懂得見風使舵的,見鄭師都發話了,也連忙稱讚道。
自郗慮搶先表態後,鄭玄的眾多弟子也都開始紛紛稱讚起來。與之前的奉承不同,這一次他們是真正地認可了弘農王的真實才學。
“而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非兵家不可。只有以武道為主,儒、法諸家為輔,才能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劉禪直視國淵雙目,字字鏗鏘地說道,此時的他,才正面回答國淵適才的問題。
“受教了!”國淵朝劉禪盈盈一拜。在劉禪沒來青州之前,國淵與鄭玄及一眾弟子討論過去哪避禍。
有人提議去遼東。因為公孫度在那邊搞得不錯,還頗為安寧。
有人建議去不其山。因為位於東萊郡不其縣的不其山,山巒巍峨,亂石林立,適合躲藏。
更有人提出遠走吳會之地,深入蠻荒,則可徹底避開中原地區的戰亂、紛爭。
他們只想舉家遷逃,卻從來沒想過組織起來,平定這些紛亂。
是了,他們只是儒生,他
《穿越阿斗的小說》 第79章 舌戰群儒(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