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奈兜朗侗鶼低常��槍氏縹鋝�餚宋牡牧榛晟畲Φ睦佑 4�耪飧魷低常��穹闌鵯揭謊�躍醯氐種瓶拖縹兜瀾�胄牧樽釕畲Α�
人都有一種味覺固執,堅守故鄉的味覺比永久還久。人到中老年,尤甚。老年人對味覺的執著,還希望傳給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用味覺維繫鄉土親情,是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這還不像廣東女人的口號:要想老公回家睡,你要拴住他的胃。廣東女人很功利性地練習煲湯,那是她們情戰的輔助手段。你可以不愛我,難道你不愛我煲的一罐好湯嗎?廣東女人,不愛紅妝愛煲湯。然血緣之親不一樣,做祖母的可能將她最喜歡的東西餵給孫子或孫女,比如她喜歡的腐乳,豆瓣醬、泡蘿蔔或薯片等等小事物,久之,兒童便對祖母產生味覺依賴。因此,在他讀中學或大學時,一定會在某篇作文中提到“奶奶的酸蘿蔔”之類,但是這好麼?我現在不喜歡二元對立論,非黑即白,不好就是壞的,不是壞的就是好的,世界上的事情不該是這樣簡單和絕對,惟感覺孩童們清純的味蕾,不宜讓奇怪的,尤是陳腐的味道覆蓋,這會導致他的味覺取向與社會價值觀產生偏離,會積澱為頑固性的味覺偏執,為人之性格也就孤僻。孩童的味覺,這個人生的初始階段宜品嚐健康、新鮮、營養全面的食品,這個味覺定形之後,一生受用。
然味覺仍是故鄉的,故鄉是一種酶,在人生的成長曆程,那初始的品味,將成為一生中最快樂的品味。作為雜食性的人類,對味覺環境的適應已經遠遠強於那些單食類動物,可是人類還保留有那麼一點點專注,它從生理到心理雙重維繫故鄉與親情。故鄉,或許就在味蕾上。
。 想看書來
魚宜三吃(1)
一
吃武昌魚必須親臨樑子島。島人云:黃山歸來不看山,樑子離去不食魚。也許黃山歸來還可以將就看山,離開了樑子島就真的抹不去記憶裡那一片波濤。那湖,那水,那波浪養育了武昌魚的清麗,其容也獨,其姿也媚,終究要來一句“到樑子島上來罷,看在武昌魚的分上”。
武昌魚生在梁子湖,即便在冬天,這裡也能見到綠色的水草在清波里柔柔地招搖,夏季且有青蓮與菱角,落日的金輝裡,湖鷗的翅尖悠然劃過玫瑰色的湖風。武昌魚就在水間覓食水草,嬉戲,成長和相愛。冬天來了,它們游到樊口的長江回流處避寒。武昌魚俗稱團頭鯿、縮項魴。《武昌縣誌》載:魴,即鯿魚,又稱縮項鯿,產樊口者甲天下。該處水勢迴旋,深潭無底,漁人置罾捕得之,此一罾味肥美,餘亦較勝別地。同時,以“鱗白而腹內無黑膜者真”。今鄂州舊時稱鄂城,鄂城古稱武昌,梁子湖位其西南,有水面積六十萬畝。梁子湖的通江處為樊口。樊口水勢迴旋,有大小回流之分。“在樊口者曰大回,在釣臺下者曰小回”(《武昌縣誌》)。唐人曾有歌曰:“樊口欲東流,大江欲北來。樊口當其南,此中為大回。回中魚好遊,回中多約勾。漫欲作漁人,終焉得所水。”歌中所說的:“回中魚”,即是武昌魚。
武昌魚有三種吃法。清蒸武昌魚是多數人的選擇,屬於大眾想象,鮮武昌魚一尾,去鱗、腮和腸肚,在滿月般的寬體上遍抹油鹽,腹內填肉末與姜蔥,裝盤置鍋上清蒸即成。清蒸較能保持武昌魚的鮮嫩度,是一種原味吃法。清燉武昌魚自然也是一個好的吃法,最佳的方法是坐到漁船上去,看著漁人將武昌魚捕上,或者自己親自動手撒網,將武昌魚捕撈上來,殺好了,即在船頭生火,坐上鐵鍋,兩面略煎,揮勺舀起湖水口茲的一聲投鍋裡清燉,至湯白如乳,吃其肉,喝其湯,又有一壺烈酒,漁舟盪漾,波光粼粼,這酒喝得暢極。把武昌魚曬乾來吃則是另外一味道,那是將鮮美的水分蒸發,將豐收的時間風乾,佐上辣椒、姜、蔥蒸綿了吃。如飲綠茶,未及將嫩綠的茶葉沖泡了喝,是揉制曬乾了泡成綠茶,它仍是世界上最嫩的茶,乾的武昌魚味道亦如此。
樑子島的武昌魚以食苦草和輪葉黑藻為主,兩草均是梁子湖與樊口港的水生植物,武昌魚頭圓、背厚、肉細,扁體呈菱形,口寬,背鰭短,尾柄高,兩側各有十四根肋骨,比長春鯿、三角魴等鯿魚要多一根肋骨。武昌魚每100克含水分61克,蛋白質20�8克,脂肪15�8克,碳水化合物0�9克,熱量229千卡,鈣155毫克,磷195毫克,鐵2�2毫克,核黃素0�08毫克,尼克酸1�8毫克。這些營養含量,為別處的鯿魚所不能及,故食武昌魚,必去梁子湖。
二
樑子島又稱長壽島,島上二千人中有百歲壽星14人,早年它只是一個漁村,而更早的
《陽光八號董事長》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