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神 (甲) (第1/2頁)

梅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者按:《刺青》的故事耗時一個多月,是我沒有想到的。這個故事在當年聽常爺講起時,並不覺得有多麼的複雜,也許是因為常爺有意忽略了一些情節,畢竟十幾年前的我,除了好奇心旺盛之外,領悟和判斷能力並不優秀。常爺當年的話不多,聊起這件東北往事,更是語焉不詳,我那時覺得他已經把答案告訴我了,可如今真正動筆來寫時,卻覺得還有很多沒有解開的謎團,還有很多不能深究的線索。可惜今天,已經沒有機會再去考證。

也由此,讓親愛的讀者看起來可能會有諸多的不適。故事裡不斷反轉的情節,大家只當做是我在寫書過程裡,反覆的自我驗證很多故事走向的可能性吧。所以,書友問我,《刺青》的故事到底結束沒有?王寶成究竟是不是小范的重生?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但自己的內心更傾向於不是。每個讀者都會有個自己滿意的結局,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也許就是時下流行的開放式結局吧。

在《刺青》故事寫到一半時,很多朋友對當年五環啤酒廠(因為書裡涉及大量的靈異事件,梅村膽小,怕被商家告,所以沒有用真實的品牌名稱,請見諒。但北京的讀者一定猜得出我寫的到底是哪個品牌。)淹死工人的事情很感興趣,希望我把這個故事寫下來。但這個故事與常爺並無關聯,我只好把僅僅知道的一些情況,再結合幾個虛構出的刑警,勾勒一個當年傳得神乎其神的案件。

曹隊當年北去列車上提到過的五環啤酒廠事件,如果放到中國奇案排行榜上,絕對可以排到前十名裡。為什麼呢?一個是因為這案子一直撲朔迷離,謠言四起,再加上後來警方封鎖了訊息,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而另一方面,這個事件直接導致了一個叱吒風雲的啤酒品牌,急速地走下坡路,很短時間煙消雲散,不能不讓人懷疑背後隱藏著的套路。

大約是九七年初的時候,大家還沉浸在香港迴歸的喜悅氣氛裡,北京西城公安分局的會議室裡卻是陰雲密佈,山雨欲來。一個四十多歲,體格魁梧的中年幹警,正給會議桌旁的二十幾個同事介紹著案情。手邊茶缸裡的茉莉花茶早就冰涼了,他也沒有記起來喝上一口,只是那麼擺著。

他姓江,是宣武分局刑警隊的老刑警,二十年的工齡,辦案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又喜歡侃侃而談。局裡每年的新幹警培訓大多是他主持,這裡一半人喊他江師傅,一半人喊他大江。雖然沒多大行政職務,但在局裡也只有局長、政委能直呼其名。

這兩年大江的外派任務少了很多,一個是因為市局大力抓基層派出所的建設,地方上的治安明顯好轉,案件發生率下降了很多。現在能有個大案奇案,刑警隊跟過節一樣,爭破頭。大江年齡偏大了,沒什麼再上進的願望,不願跟年輕人搶,樂得個清閒。另一方面,局裡也有意安排他做些內勤的工作,畢竟大江十幾年來,不說是出生入死吧,也是鬼門關前走過幾回的人,不能老讓他擔著風險。

但大江也發現,這兩年上頭分給他的外派案子,犯罪分子都是神出鬼沒,要花上大力氣才能找到些蛛絲馬跡,破案的時間也拉得越來越長。局裡的胡政委分析,是因為這幾年電視臺的法制節目鬧的。現在的電視臺裝置精良,隊伍齊整,就喜歡跟著警隊後頭拍,節目倒真是紀實了,可警隊的偵破方法也大白天下,犯罪分子估計是一邊守著電視學,一邊寫著計劃書。所以以後,刑警隊就得在半透明狀態下辦案,自然破案率就下來了。

胡政委的分析,大江基本贊同,但他內心裡隱約覺得,犯罪分子反刑偵能力的提高,固然是個因素,但現在警校分配來的幹警素質和責任心確實不比以前了。想想也對,自己那一撥進公安系統時,更多的是榮譽感,是一種幾百人裡脫穎而出的優越感,自然自己和自己叫著勁,要幹出點成績來。但現在的年輕人,恐怕學習優秀的,腦子靈事業心又強的都忙著下海撲騰去了,誰來幹這沒日沒夜還危險重重的工作?

當然,大江還有個不能說出口的抱怨。自己當年進警隊時,是老薑隊長手把手帶的,這老刑警的言傳身教很重要,可惜那會兒跟的時間短,姜隊的精髓學了不到一半。後來跟姜隊的小曹運氣好,足足跟了兩三年,又逮住幾個大案子,當了幾年的先進不說,現在都是市局的處長,帶著個特別行動處,管了四五十號人了。人和人的運氣真是沒的比。

大江想到這裡,瞟了一眼坐在角落裡的小趙和小武,這倆是去年年底才分給自己的徒弟,那回一次分來六個,逼的自己去人事處大鬧了一番。本來嘛,這帶人又不是下餃子,哪有半打半打塞的?可人事處的老李這兩年政治覺悟像是

《院上村書記》 第二百二十八章 酒神 (甲)(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