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百零六章 刺青 (辛) (第1/2頁)

梅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喝茶清嗓兒,是廖煥生歷史大講堂開始前的徵兆。他這個人,不知是陶枕喚起了他沉睡的記憶,還是古代文人用陶枕的確有促進腦部供血,提高記憶力的科學道理。總之,他現在博覽群書,過目不忘的本事在我認識的人裡算是獨一份。

“關於高句麗這個國家,老常應該清楚,其他同志未必有多深的瞭解,但大家只需要記住一點就行了,從漢代開始,幾乎每個中原王朝都視高句麗為眼中釘,不惜以傾國之力滅亡它。王莽的新朝,隋煬帝的三徵都以失敗而告終,窮兵黷武乃至王朝傾覆。光武帝,曹操都是雄才大略,也只不過讓高句麗俯首稱臣,很難將它從地圖上抹去。直到盛唐李治和武則天時,靠一代名將李績,薛仁貴才算滅了高句麗。以前讀史,一直不明白中原王朝到底和高句麗有什麼深仇大恨,真只能用臥榻之畔豈容他人安睡來解釋嗎?”

廖煥生的話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不禁插了一句:“在高句麗之前,這裡一直到遼河流域都是古扶餘國,高句麗也是扶余一支,後來壯大了,在漢代時取而代之。但在扶餘國時期似乎還沒變成中原王朝的眼中釘。你的疑問的確有趣,繼續繼續。”

廖煥生點了點頭,接著我的話說道:“老常說的沒錯,來東北之前,一聽說去看高句麗王城遺址,我翻了很多書,想做點準備工作。這陣子我們和韓國正在吵高句麗到底是中國的少數民族,還是韓國人的祖先,據說韓國的課本都改成了高句麗曾經是東北的主人。但研究了一圈,倒是發現了一個之前沒注意的問題。”

“史學界一直有個懸案,就是春秋戰國時風光無限的墨家到哪裡去了?正統的觀點是所謂的前墨、後墨的說法,秦代之後,墨家學說不再是顯學,而隱入到了道家、陰陽家中,另一部分以遊俠的形態活躍於市井。還有觀點說,墨家被秦始皇視為異端之說,因為它不認為有什麼天命,應該推賢者為王,要顛覆統治者的綱常,所以被秦始皇殺戮殆盡。但後來看到一個說法很有趣,說墨家人在秦統一六國後就逃走了,其中一支逃到了扶餘國。”

“這個說法有點天馬行空,畢竟沒有任何的史料支撐,但在時間卻恰好符合歷史的程序。扶餘國很奇怪,原本是一個白山黑水間的遊牧民族,秦之前估計連國家都沒有,真正的茹毛飲血。但秦滅六國之後,忽然在現在的吉林到通化一帶定居下來,變成了農耕文明,開始建立國家,建立城市,有自己的文字、貨幣和法律,有一套完善的政府行政管理班子,這些彷彿是一夜而成的。他們信鬼神,巫術橫行,又有超強的技術能力,開荒灌溉,冶鐵植麻。這些技術和治國思想從何而來?真的很難解釋,也許正是墨家的一支和扶余的部落融合,而開創了後來的高句麗國。而墨家也期望自己兼愛,非攻,明鬼,非命的思想能夠在這蠻荒之地得以延續。”

“這個說法也恰好解釋了為什麼後來那些宣稱天命所歸的王朝,不遺餘力的進攻扶餘國以及後來的高句麗。而高句麗將墨家的守城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經常以一彈丸小國抵抗住中原的傾國之兵。築長城、挖地道,建要塞,屯軍糧,這些不能不讓人相信高句麗王朝的背後有墨家的影子。”廖煥生說得興致高昂,但很明顯大家沒明白這些與我們的案子有多大關聯,只有大眼瞪小眼聽他說。

“煥生,你也聽說過扶余四術?”我似乎明白了他兜這麼大圈子的原因,忍不住問了一句。

“什麼扶余四術?沒聽說過。”看廖煥生錯愕的表情,我恍然意識到,為什麼說很多人總在真理的大門口徘徊,只有少數人知道那扇門是開的。

“煥生,你那些扶余啊,高句麗啊,到底想說什麼?你不是有個想法嗎?”曹隊顯然厭倦了我們倆打啞謎般的交流方式。

“啊,我都讓你們弄亂了,我是想說,小楊提到,礦難後,所有山上的樹木都向東倒下,而東面不遠就是高句麗的都城和陵寢的所在地,那麼這大青山很可能是墨家所修的一道防禦工事,用來阻擋進攻的敵人。礦工們可能在井下發現了什麼機關,不慎觸碰了,造成了礦難,其實根本不是什麼瓦斯爆炸。”廖煥生依舊為他的推論神采飛揚。

“就算這是礦難的原因,但和後來的自殺者有什麼關係?”曹隊顯然有些不耐煩了。

“不知道,也許沒關係,但問題總要一個一個解決嘛。”廖煥生向曹隊攤了攤手,一臉的無辜。

“你啊,看來是火車上的五環啤酒沒喝上,憋的,一會給你補兩瓶。”

我們就在附近找了個餐館,要了個僻靜的包房,邊吃晚飯,邊商量著下一步的計劃。東北菜實在

《院上村書記》 第二百零六章 刺青 (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