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鑿壁 (午) (第1/2頁)
梅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到北京時已是華燈初上,小院裡積了厚厚的一層雪,開啟院門時,樹上的積雪撲簌簌的落下來,幾天沒在家,家裡冷得像冰窖一般。我忙著生爐子,取暖燒水,卻顧不上吃東西,開始在幾大摞的祖譜中搜尋有用的資訊。
先祖在元初時曾經南遷到湖北荊州住過一段時間,後來搬到了四川安嶽,明代初年時才搬回京城,在四川的百餘年,三代的先祖記錄了大量的四川風物,當然,對叱吒風雲的彌勒教也有很多記載。
我的十四世祖常繼林,詳細記錄了元末彌勒教與明教在四川合流,配合明玉珍與元軍作戰的故事。大夏國建立後,明玉珍在重慶建都,先祖在司徒吳友仁的賞識下,做了個幕僚,和吳友仁一同鎮守閬中,那會兒稱之為保寧,是大夏國北方的門戶。
先祖在吳友仁的幕府,透過大量的往來文書,和為數不多的進京面聖,見證了大夏國從建立到興旺,從內鬥到崩潰的整個過程。
最初的幾年,明玉珍主政,政治清明,廣施土地,安置流民,促進生產,經濟恢復的很快,但彌勒教與明教的道統之爭,卻是個重大的隱患,明玉珍應是明教中人,但又不願過於偏袒,希望倆教在教義上能有所融合,但這多少有點一廂情願,畢竟此時已經不是宗教教義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了。
特別是明玉珍病死後,政權內的明教和彌勒教兩派公然對立,幼主無法震懾,最終演變為彌勒教為代表的左丞相萬勝對明教官員的大肆屠殺,造成大夏國的迅速衰落。吳友仁本是明教中人,乾脆在保寧擁兵自立。先祖覺得大夏國主弱臣暴,改不了農民軍自相殘殺,又鼠目寸光的本質,偷偷從吳友仁的幕府中逃走隱居。
沒幾年,朱元璋二十萬兵馬兩路進擊,那統軍的傅友德本是明玉珍手下,也是因道統問題,不得重用,投奔的朱元璋,攻打大夏自是不遺餘力。大夏國不到幾個月就灰飛煙滅,吳友仁死守保寧兩個月,糧盡城破,自己也被俘,斬於南京。這一點上不得不佩服先祖的識人之明。
但仔細看了曾祖的記錄,有幾個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先祖用一種近乎於流水賬的方式,寫了這段歷史的全過程,但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上用足了筆墨,但又寫的很隱晦,似乎有意隱瞞著什麼。
一個是,明玉珍病死後,確實有一支明氏血脈來到了保寧寄於同是明教護法的吳友仁,在吳友仁敗亡後,這一支族人改姓方,同樣隱居起來。這個記錄與方廚子跟老蔡說的身世可以對得上,看來方廚子說自己是皇室宗親,也並不是誇大。
另一個是,明家這一支改成了什麼姓,估計曾祖當時也不清楚,族譜中沒有記載,但族譜裡卻有保寧方家化骨功的記載。說這化骨功是彌勒教的秘傳之法,練功者先服下一種很特殊的丹藥,再盤腿打坐,導氣調息,一段時間後,骨骼便會軟化,身體可以自由彎曲變形。過一個時辰,骨骼又會重新變硬,但練功者必須在骨骼變硬前,將身體恢復原狀,否則,骨骼變硬後會變為畸形,無法治癒。
這門功夫相傳是西域番人為捕捉麝鼠,提取香料,而練成的,說這些人練成化骨功後,可以將身體拉得細長,鑽進碗口般大小的鼠洞中,在地下如迷宮般的洞穴中,捉住麝鼠。後來,彌勒教將這門功夫掌握,作為了教中秘術流傳。先祖曾在閬中親眼見過方家傳人表演,將身體縮到小腿粗細,拉長到一丈多長,如盤蛇一般,爬進一個陶罐之中。
族譜中還有個有趣的記載,是當年明家那一支族人逃到保寧前,負責的是明玉珍陵墓睿陵以及明教祭壇的建設。最初睿陵選的址就在今天鵝嶺的一處半山腰上,但不知為何,工程到了一半,突然停了下來,睿陵搬到了嘉陵江北面的江北城。而鵝嶺那個地方則改成修建明教的祭壇,這祭壇到朱元璋攻破重慶城,也沒有修好。而這些變化似乎大有原因,但只有明家人自己知道。
這些內容看似沒有關聯,但實際卻是因明家改姓那一支族人所引起,但為什麼只有這一支隱姓埋名?當年停建陵寢,是不是因為發現了那個風水陣的原因?而明家那一支,改什麼姓不好,改成了巫祝五姓中的方姓,難道與中原的風水葬制有關?而為什麼單單在這一段歷史中,先祖會遷居到了四川?而和我們常家有著千年恩怨的柳家,那時也恰恰從河南遷到保寧,這絕不會是簡單的巧合,也許,在那個亂世之中,五家正合力完成著什麼驚天的計劃,也許,他們是在相互牽制,勾心鬥角,阻止某個計劃的實施?可惜,族譜中對這些問題沒有任何的記載和解釋。
現在想來,方廚子和老蔡說的,大多是真實可信的,只是因為年代
《院上村書記》 第一百九十章 鑿壁 (午)(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