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8章 中華尚武精神 (第1/2頁)

炮灰大寶蛟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逸帶著陳驤以及第一批的護衛出發了,趕往在廖飛身上挖出來的確切情報,陳逸也是當時腦子不太好使,只知道讓典韋和魏延他們去問,不知道想辦法從廖飛這個移動的資訊員身上拿東西,雖然陳逸一開始確實是不想過多的依靠現在一個盟友的廖飛,但是陳逸在這個特殊的關鍵時期最終決定做兩手準備,陳逸讓陳驤在廖飛那邊套情報,最好是能偷就偷,別讓人發現就好了,那話怎麼來著?歐,讀書饒事兒,能叫偷嗎?自己是為了下蒼生著想那能叫偷嗎?只是但願別被人抓住就好,結果最後陳驤果然沒讓陳逸失望,陳驤還真把情報帶了出來並且沒有被發現,陳逸不得不好像父親大人留給自己最大的直接財產就是陳驤了,是真的好用,情報刺探護衛禮儀指導包括偷東西,這就是個全才啊,太難得了。

陳逸對於陳驤的看重更深了幾分,這絕對是個寶貝,不過自己現在要去第一次的親身招撫,陳逸更喜歡用招撫來形容,因為陳逸認為自己是一定要取代正統的,所以這群人用招撫最好,收服的話總有一種孫悟空和唐僧他們幾個收妖精的感覺,而且自古以來碰到叛亂總有些招撫大使之類的人物,陳逸就算是代替現在這個昏暗的朝廷去行使一下防患於未然的權力,要是陳逸不成功的話這群人有百分之百的機率變成土匪,因為現在朝廷不會管他們,不管是什麼情況戰場上逃兵被抓到都是會被處死的,但是陳逸也知道要只是逃兵被抓到就處死的話,血會起警醒作用,但是並不能保證一個長期和穩定性,陳逸希望給自己計程車兵加上身為士兵的榮譽感,陳逸想到在這個時代其實還是可以的。

因為秦漢的尚武習氣很重,很多人好勇而鬥狠,在呂思勉先生的白話中國史中,提到漢朝時候那些犯事的囚徒和鄉下的混混,惡少年之類的缺時紛紛抓出去充入軍隊,但是這些人組成的軍隊發出去,卻往往都能成為強兵,這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還有一定的尚武的習氣,大家不管是平民還是士兵或者是那些武林高手,大家多少都是會兩招在身的。只要是男人,凡有血氣之人,皆有爭強好鬥之心,好鬥自然尚武,秦漢以及隋唐之時我們還能夠稱雄於域內,但是到了宋朝怎麼反而就割地賠款(這麼可能有點像近代史的時候,但是我們從後果上來看確實是相當於割地賠款了。)了那?人們的精神就那麼容易垮下來嗎?

我們從後來的種種問題中來看,宋朝的時候士兵戰鬥力太差,這點我覺著大家都應該有目共睹,不過他是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的,除了上層制度和很重要的杯酒釋兵權的傳統之外,人民樂於安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點,人民不是沒有血性,需要的是一個激發點,一個在關鍵時候爆發出來的激發點,就像後來的抗日戰爭那樣,大家沒有真正的麻木,只是缺少有人來引導或者是外界的強刺激罷了。就像宋朝,如果不是靖康之恥的話,我可以斷言,岳飛絕對不會名垂青史,因為他那個性格要不是因為那個時代,別人是不會給他出頭之日的,這是一個正常的情況下,不過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在那個時候岳飛站了出來並且頂住了金兵迅猛的進攻勢頭,越是生活艱苦生存不易的地方越是民風彪悍,華夏名族因為傳承基本一直沒斷過,因此物質條件要好過塞外蠻子,所以到中後期已經沒什麼戰鬥精神了。像是剛才提到的宋朝同時期的遼和金,這兩個一開始也是打的宋朝節節敗退,不過後來一個被金所滅,一個被蒙古滅亡,同時原來的遊牧民族,國力更強大的遼或者金最後卻被人消滅,這點確實需要深思,從精神層面上來講就是從原來艱難苦寒的環境中一下子來到了南邊更舒適的故土,每個人扔下了原來賴以生存的刀槍,開始縱情聲色的美其名曰享受生活,但是從大局上來講,那樣其實是在損害國家生活,沒有國哪來的家啊!

我們中國人崇信仁愛,性格敦厚,心地善良,品質高桑這些都是外人給我們的一些積極評價,這一傳統從古到今一直延續,以至於成為今的中華民族衡量一個壤德水平的準繩。不過實際上,早在秦漢時期,漢人也經歷了一段崇尚武力的歷史。存在即有合理性,我們要明白這一點,在那個時候尚武的習氣是為了維護國家平穩,因為如果不是後來的秦王掃六合的話我們也許會像歐洲國家一樣,分裂成一個又一個的國家,不過在秦朝一統以後,再加上最後代表統一勢力的劉邦戰勝了分封制度的項羽,這個大一統的體系算是基本確立了,那個時候崇尚尚武是為了徹底結束動盪局面,秦漢兩朝都改革軍制,增加對軍功的獎酬,鼓勵人們參軍。嚮往軍功的人們在連年的硝煙戰火中鍛造出堅毅的品格,並由此凝為中華民族的錚錚鐵骨,不屈的脊樑。這算是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

《三國傳奇之陳逸傳小說》 第138章 中華尚武精神(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