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部分 (第1/4頁)

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焦贊大悅,令手下都來拜見,分付備設筵席相待。六郎正待飲時,忽洞外喊聲大振,金鼓不絕,人報入寨中。六郎出洞視之,乃嶽勝、孟良一起。眾人見著六郎,乃各下馬相見,因說從騎回報,本官被賊人所捉,特來救取。六郎道知收伏焦贊之事。眾人皆悅,入洞中依次序而坐,盡歡暢飲。次日,六郎率眾人離芭蕉山,焚其巢洞,徑回本寨而來。後人以六郎連收三員勇將,有詩讚曰:天下英雄角逐秋,一時豪傑總歸投。

三關兵馬中原盛,威震番庭志氣酬。

卻說楊六郎招伏三員大將,遣人申報朝廷,欲求定封,以安其下。真宗得奏,與群臣商議。寇準奏曰:“延昭既招伏群寇,陛下當允其請。”帝准奏,乃遣使責敕,加封延昭為鎮撫三關都指揮正使,嶽勝、孟良、焦贊以下一十八員並授指揮副使。詔旨既下,使臣領命,徑詣佳山寨傳宣。六使與眾人拜受命訖。款待朝使已回,遣人往勝山寨招取陳林、柴敢來到。自是壯勇並集,兵馬強盛,於關上扯起楊家金字旗號。從此番人畏服,邊患少息。

時值八月中秋佳節,六使在寨中與眾將賞月飲酒,怎見得中秋好景?有前人《念奴嬌》詞為證: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字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形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中,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翩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是夜,酒至半酣,六使於席上謂嶽勝等曰:“吾父子八人,自歸大宋以後,與北番世仇。我父令公,因爪州之戰,喪身於胡原谷,當時暫埋骸骨於李陵碑下。每欲遣人取回,葬於先瑩(瑩(ying,音盈)——墳墓。)少盡人子之道。奈無心腹之人,代我前去,心常快快,不知何日得伸此志也。”嶽勝曰:“本官此意,誠乃大孝至情。爭奈番兵阻道,四下皆賊敵,難以亟取;須遲緩數年,則可計較。”六郎因潛然出涕,遂撤席而散。

時孟良因聽本官席上所言,自思曰:“我蒙三次不殺之恩,今日要人出力,所在無一人敢承其志者。不如乘今夜悄悄偷出營寨,密往胡原谷,取得骸骨而歸,少報本官之萬一。”孟良準備已定,不與眾人知道,徑望胡原谷而去。

次日平明,寨中不見了孟良,眾人報知六使。六使大驚曰:“昨日席上飲酒,今日卻緣何不見?”嶽勝等曰:“孟良終是賊性。莫非逃奔他處,不與本官知道?”六使曰:“我觀孟良,其性雖粗,志如金石。既降於我,寧肯私奔他適乎?”眾人狐疑未定,六使亦悶悶而已。

第二十四回 孟良智盜驌驦②馬 嶽勝大戰蕭天佑

卻說孟良裝作樵人,來到胡原谷,尋覓令公骸骨,全無下落。忽遇一老番平經過,孟良作番語問曰:“此處有楊令公骸骨,今緣何遺失無存?”番人答曰:“一月之前,幽州蕭娘娘已令人掘取,遷葬於紅羊洞去了。”孟良聽罷,思忖曰:“專來幹此功勞,若不得骸骨,亦難以回去,不如徑入幽州,徐圖計較。”遂假裝番人,望幽州而行。

②驌驦(sushuang,音素雙)——一種良馬。

數日之間,將近其境,遇見一漁父來到。孟良問曰:“汝要入城否?”漁父曰:“趕明日獻魚,如何不入城?”孟良曰:“獻甚麼魚?”漁父曰:“八月二十四日,乃蕭娘娘壽誕,例當進獻鮮魚奉賀。今朝是二十三日,明日侵早要進。”孟良聽罷,暗喜曰:“中我計矣。”乃曰:“我番帥餵馬者,亦要入城,當與公同往。”漁父在前,行不效步,孟良抽出利刃,將漁父一刀殺死,撇了屍首,剝下漁人衣服、牙牌穿戴著,提魚在於,徑入城中。守門番軍見孟良稱說賀壽者,搜檢牙牌是實,徑放他進。

次早,蕭後孃娘設朝,眾文武稱賀畢。閽①門大使奏曰:“今有黃河漁戶進上鮮魚,未敢擅入。”蕭後下旨,召入金階下。孟良獻上其魚。後曰:“此魚比往年小,鱗又不新鮮,如何敢進於我?”孟良奏曰:“臣每年進者雖大,皆非美味。此魚極是難得,近日於河中網取,養之池內數日,蓋因天氣乍熱,其色不鮮。然滋味實與凡品不同,請萬歲試嘗之,便見端的。”後喜而笑曰:“言之有理。汝且退,須待過卻聖節,各員役一同賞賜,然後回家。”孟良喜不自勝,拜辭而出。蕭後令有司官排下筵宴,賞賜在廷文武。是日,宮中大吹大擂,絲竹和鳴,君臣盡歡而飲。前人曾有《西江月》詞為證:斷迢一生惟酒,摒除萬事無過。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防人笑我。

花病等閒瘦弱,春愁沒處這攔。杯行列手莫

《楊家將136回全集免費播放》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