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退位 (第1/3頁)
冰臨神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功成元年十二月初三,碎雪飄飄,皇帝在泰安殿宣讀退位詔書,這一天距離他登基不到九個月,距離京師地動正好五個月。
史書在這一年記下了一連串的災難,帝崩、兵禍、宮變、地動、疫情、寇邊……一封封奏章從各地送來,開始還只是隱諱地暗示災難與內宮有關,受到默許與鼓勵之後,奏章的矛頭直指皇帝本人。
皇帝幾乎每個月都要頒佈一兩道罪己詔,主動攬下責任,令越來越多的官吏嗅到了芳香的血腥味,奏章的內容越來越直白,皇帝的種種“劣跡”都成為罪證,表明就是他得罪了上天,才招致今年的所有災難。
因此,十二月初三的退位,水到渠成。
韓孺子對這些事情所知甚少,罪己詔不是他寫的,奏章雖多,他沒機會看到,就連勤政殿他也不怎麼去了,以齋戒的名義留在內宮,自己讀書,尤其是歷代史書,沒人再限制他,可以隨意
母親王美人每天都來,與兒子閒聊一會,從來不提外面的事情。
其他人很少來,楊奉一次也沒出現,孟娥來過一次,給他送來最後一粒藥丸,從此杳無蹤跡,退位前的一個月,張有才和佟青娥都被調走了,不知去向,其他“苦命人”更是一次沒來過,韓孺子問起,王美人只是說“另有安排”,不肯透露更多詳情。
慢慢地,韓孺子的心事也淡了,既然自己很快就將退位,實在沒必要計較他人的態度。
東海王來過幾次,一貫地冷嘲熱諷,他還不知道自己有機會稱帝,情緒比較低落,嘲諷之後總是要埋怨舅舅崔宏,在他看來,舅舅的膽子實在太小,以至坐失良機。
韓孺子沒再見過皇后,逢五臨幸秋信宮的慣例也取消了。
偶爾,他也能聽到一點訊息:太監左吉沒有得到太后的原諒,宮變失敗的第二天,就在獄中被腰斬;俊陽侯花繽和一兒兩孫逃出京城,一直沒有落網,留在京中的家眷都被關入大牢;望氣者淳于梟最為神奇,每隔幾天都有他被抓的訊息傳來,卻沒有一條能夠得到證實。
但這些都與韓孺子沒關係了,讀史書純粹是一種愛好,他一點也不覺得自己還有重新稱帝的機會。
十二月初二的下午,太監景耀送來一份擬好的退位詔書,詔書很長,裡面歷數了本年的大災小難,痛陳皇帝德薄福淺,對不起列祖列宗,甚至暗示自己有不可治癒的痼疾。
韓孺子全都照寫不誤,只有一次停筆,詫異地問:“我什麼時候改名叫韓栯了?這個字是念‘有’吧?”
“天子登基之前通常會改名,方便天下人避諱,陛下的名字是在三月改的,宗正府的屬籍上有記錄。栯為神木,據稱食其葉者不妒。”景耀解釋道,面對次日就將退位的皇帝,他還保持著基本的禮節。
韓孺子繼續照寫詔書,無論是“韓松”還是“韓栯”,他都不在意,自己的真名叫“孺子”。
“好了。”韓孺子放下筆,欣賞自己寫下的詔書,“我的字比從前工整多了,大臣們會認嗎?”
景耀顯得有些尷尬,“認,肯定認。陛下請休息吧。”
韓孺子躺在床上默默地執行了一會逆呼吸,覺得體內的氣息感正變得清晰,可惜他只能練到這一步,孟娥不來,他不會別的練功法門。
這一夜,他睡了個好覺。
與登基相比,次日的退位儀式異常快速而簡陋,禮官當眾宣讀詔書,群臣跪拜,然後起身讓到兩邊,兵馬大都督韓星以宗室重臣的身份走上階陛,從皇帝手中接過從未屬於他的寶璽,退下。
然後是宰相殷無害上階,伸出手,口稱“殿下”,引導韓孺子走出泰安殿,在門口將他交給兩名將軍。
韓孺子認得其中一位,正是宮門郎劉昆升,他在挫敗宮變時立下大功,平步青雲,直接升任中郎將,掌管皇宮宿衛。
在向廢帝行禮時,劉昆升明顯躬得更低一些,“殿下請隨我出宮。”
韓孺子乘上一輛馬車,由中郎將劉昆升親自護送,車輛駛至南便門的時候,遇到第一撥使者,太監景耀向廢帝宣讀太后懿旨:韓栯被封為德終王,留住京師府邸。
德終王可不是什麼好稱號,韓孺子並不喜歡,也不在意。
馬車繼續前進,駛出皇宮,一路冷冷清清,大白天也沒有人。
半路上,馬車又停下,第二撥使者攔路宣讀太后懿旨:經群臣商議,廢帝不宜稱王,改封為“倦侯”。
韓孺子問身邊的劉昆升,“還有多遠,再這樣下去,我不會被廢為庶民吧?”
劉昆升
《孺子帝好看嗎》 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