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部分 (第1/4頁)

丟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手與腦血流量

最近有瑞典的專家研究了手指活動和腦血流量的關係,證明手指進行簡單活動時,腦血流量約比手不動時增加10%。但在手指做複雜、精巧的動作時,腦血流量就會增加35%以上。腦血流量相對增加了,就有利於思維的敏捷。這證明了手和腦之間的密切關係。

手與大腦皮層

從人的大腦皮層顯示的資訊來看,手在大腦皮層上所佔的面積是最大的,幾乎達到1/4到1/3。因此,手的高度靈活是和腦聯絡在一起的,是人類所特有的高度進化的結果。可以說,手是人的第二大腦。

◎為什麼手可以觀察腦與心理

20世紀30年代,從英、美、德、日相繼建立手外科開始,世界手科學至今經歷了70多年的發展歷程。1958年,從北京、上海、天津相繼建立手外科,到斷肢再植(1963年 陳中偉)、足趾移植再造拇指(1966年楊東嶽)、皮瓣移植(1973年 楊東嶽、顧玉東)、臂叢神經損傷的修復(1970—1986年 顧玉東),到今天走在手外科水平的世界最前沿,中國為加速世界醫學進步和造福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在手腦研究方面,我國開闢了一條透過對手的研究,加深對腦的研究的獨特途徑,即國外都是透過腦研究腦,而我國結合手外科的臨床治療做了很多探索和積累,獨闢了一條透過手研究腦、治療腦的全新途徑。例如,對臂叢神經損傷的修復,就很能說明這方面的問題。

透過了解世界各國對於腦與手關係的研究,使我想起了恩格斯所說的話:“勞動創造了整個人的軀體,特別是手和腦。”我現在正處在研究手掌上的掌紋與心理疾病關係的初級階段。對於掌心那些密密麻麻的紋理,我們可否理解為是同人的大腦共同進化的結果?不然為什麼除了靈長類的猩猩外,所有的動物都沒有掌紋,而猩猩那兩條粗重的貫通紋又是絕不能同人的掌紋同日而語呢?我們還可否進而理解為,複雜的掌紋是大腦向人們傳達的人體機理、病理、心理變化的神秘資訊呢?解開這些疑問,還得從胚胎期腦的進化和掌紋的生成講起。

皮紋、掌紋與腦細胞的發育

早在1680年開始,就有醫學家相繼投入了對皮紋(Dermatoglyphics)的相關研究與實驗。從研究報告中證實,人類的皮紋確實與大腦皮質有許多的關聯性,而在近代研究實驗中也有更多資料顯示,皮紋檢測可以檢測人類大腦皮質的發展狀況,並且應用在新生兒的檢測上。

1832年:英國愛丁堡皇家學院一名著名的外科醫師Charles Bell(1774…1842) 是第一個從事神經系統解剖的人。他發現手和腦之間的神經系統連結,比腦和其他部位的連結更多,而這一項重大發現,就成為手相學者廣為使用的理論依據,被用來解釋許多和人類感覺系統相關的問題。

1920年:曼徹斯特大學教授 F。Wood。Jones 完成了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The Principles of Anatomy as seen in the Hand》,該著作中對於手的解剖,提出了相當詳盡的說明,並且對於手和人類的感覺系統,提出了大量的科學證據。

1926年:Harold Cummins教授在美國形態學協會上提出皮紋學 (Dermatoglyphics)這項專有名詞的同時指出:當胚胎於母體的第13周時,其手足之皮紋開始發育形成,直至第24周,細微的紋線才會繼續發育完成,並與胎兒的腦部發育產生關聯(胎兒的腦部細胞於第15周時開始由中心部位開始形成),並且透過對胚胎指紋紋路與大腦紋路的顯微切片研究,找到了皮紋與大腦的一種關係。

1938年:美國Dr。Walken教授找到了皮紋和大腦的基本規律。

1950年:加拿大腦外科教授Penfield所發表的《身體各部位與腦之關聯之斷面圖》亦顯示出手指皮紋與大腦間密切之關聯。日本的醫學專家品川加野博士亦提出:“左右手手指與左右腦之間具備密切聯結的關係。”

1981年:Roger W。Sperry(史派裡)教授及其助手提出“雙腦論”,獲得諾貝爾生物醫學獎,“雙腦論”中明確指出了大腦功能與左右手之間的關係。

1988年:掌紋醫學專家王晨霞醫師提出了掌紋與大腦關係的論文。論文中寫道:2線,與大腦及神經系統功能密切相關,所以又稱為“腦線”。它所提示的疾病,偏重於神經、

《手會麻是怎麼回事》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