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9部分 (第1/4頁)

辯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吳迪看了一會,判斷這是清代名家金農的竹畫真跡,和中海博物館館藏的那幅構圖近似,意境也相差不多,落款卻有不小差別,應該是作者不同時期的畫作,但相隔不會太久。

強自壓下使用天書的慾望,吳迪將畫卷起,又開啟了一幅,這一幅卻不是竹圖,而是一幅工筆仕女圖。落款是“臣郎世寧恭繪,”上鈐“怡親之寶”印鑑。

第一百七十六章 竹

郎世寧是義大利人,生於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

郎世寧在宮廷內作畫,獲得了許多榮耀,不但超過了其他歐洲傳教士畫家,而且令眾多宮廷供奉的中國畫家也無法望其項背。

在繪畫創作中,郎世寧融中西技法於一體,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創造出了新的畫風,呈現出不同於歷代宮廷繪畫的新穎畫貌和獨特風格。他最大的貢獻,就是將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展示在了皇帝和眾多的宮廷畫家面前,並且獲得了認同。

中國畫對物的視點不止一個而是幾個,視線的角度不是固定的,所以畫家在同一幅畫中能對山水或庭園表現不同的視點與角度。郎世寧的作畫題材由皇帝指定,人像必須畫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畫陰影,人們以為像上的陰影“好似臉上的斑點瑕疵”。郎世寧就借鑑中國人像寫真,讓人臉儘量接受正面光,避免側面光,同時在人物的鼻翼兩側、鼻子、脖子下,稍稍加重,這樣五官就更清晰、立體。這幅仕女圖中的侍女正是如此表現。

吳迪看了一會兒,又閉上眼睛想了一會兒,才合上卷軸,開啟了另外一幅。

這幅卷軸較小,而且內容也不是畫,而是一幅書法楷書。作品無名,是一段評論澄心堂紙張的尺牘,署有癸卯年款,落款為“襄,書”,鈐有鑑藏印記,有“神奇”、“墨妙”、“安氏儀周書畫之章”、

“薛氏家藏”等。

此作秀妍恬淡,頗具晉唐人的韻致。全文以行楷寫成,字型端正略扁,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字距行間寬緊合適,一筆一劃都甚富體態,工緻而雍容。構字收放合度,得心應手,極盡自然,行文如行雲流水,盡現妍麗遒勁之態。正是北宋蔡襄晚年崇尚端重書風的代表之作!

蔡襄是著名權臣蔡京的從祖,即蔡京爺爺的兄弟,被人尊稱為宋朝書法四大家之一。與蘇軾、黃庭堅和米芾齊名。當然,也有人認為“蘇、黃、米、蔡”四大家中,蔡字應該指的是蔡京,只是因為書畫界大多不齒他的為人,所以才將蔡襄加入了四大家之中。

吳迪用手指虛空臨摹蔡襄的筆跡,半晌方止,他搖搖頭,又將作品看了一遍,才開啟了第五個卷軸。

鄭、溫兩人看到他又是搖頭,又是點頭卻一言不發,也不知道這小子在搞什麼鬼,只好耐著姓子等他往下看。鄭竹雅卻不知何時湊到了吳迪身邊,跟著一塊鑑賞畫作,從她那微蹙的眉峰來看,顯然也是在極力思考。

這一幅應該就是趙孟畹鬧褳跡��樸Ω媒小犢菽局袷�肌貳�

趙孟釷撬翁�嬲鑰鎵返牡�11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派子孫,他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據記載,自五歲起,趙孟罹塗�佳�椋�肝藜湓唬�敝亮偎狼壩坦凼樽髯鄭�晌蕉允櫸ǖ目嵐�鐧角橛卸樂擁牡夭健K�譜�⒘ァ⒄妗⑿小⒉菔椋�紉鑰�⑿惺櫓�樸謔潰�涫櫸珏倜摹⑿鬩藎�崽逖險�⒈史ㄔ彩臁⑹萊啤罷蘊濉薄S胙照媲洹⒘��ā⑴費粞�⒊莆��欏八拇蠹搖薄�

趙孟畲�朗榧=隙啵��磣饔小肚ё治摹貳ⅰ堵逕窀場貳ⅰ豆槿ダ促獯恰貳ⅰ獨紀な��稀返取V�小渡惺樽ⅰ貳ⅰ端裳┱�募��12卷等著作。相對來說,畫作傳世較少,只有《自畫像》、《怪石晴竹圖》、《竹石》、《枯木竹石圖》等寥寥數幅。

眼前這幅作品是絹本,墨筆,縱有100厘米,橫有50厘米左右。畫面有兩株枯木,一塊山石,和數叢青竹構成。其中,青竹從石下兩個方向長出,形態自然,生機勃勃。作者只用寥寥數筆,青竹那頑強向上,奮力求生的精神就躍然紙上,和石後的枯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畫軸左方署款“松雪翁”三字。左上角鈐“趙子昂氏”、“松雪齋”印二方。

趙孟罨�菽局袷��詡壇形耐�⑺臻�幕�∩希��櫸ǖ撓帽

《鑑寶天價文物影片》 第9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