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部分 (第1/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難道是我錯了?這樣會害了我的兒子嗎?

晚上輾轉難眠的時候,腦子裡反覆出現著我早年的求學經歷。小時候學習成績好,課本不用老師講,自己一看就懂,甚至還充當起老師的小助手,幫忙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業。恢復高考後順利考入大學。參加工作後卻一直因為自己的性格原因、家庭經濟等原因無法實現很多夢想,目前這種平靜而清閒的生活其實也是無奈的選擇……

我在心裡暗暗地想,既然我的兒子有這個能力,為什麼不能為他提供足夠的支援,怎麼能反而僅僅因為周圍那些不瞭解他的人的眼光,就選擇放棄呢?再沒有人比我這個做父親的更瞭解兒子了!

我這個人口拙,不可能從理論上對那些好心人的不同意見做出我的分析。可是換個角度想,他們是經驗之談,我這樣做何嘗又不是從經驗中得來的。

我瞭解兒子的實際狀況,既然我兒子依照我的偏方在學齡前達到了識認漢字兩千多和記數能力超群的程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既然在張炘煬的童蒙期能夠創造這種奇蹟,那麼我可不可以“摸著石頭過河”,按照我獨特的經驗繼續走下去?

跳級也是為了減負(2)

現有的教學路子和教學框架有它的合理性。但我也對現有的課堂教育有自己的感觸,我主為這種教育模式十有###會耽誤孩子。我的心形線是有事實依據的。在接送炘煬上下課時,我也旁觀過教學,小學課堂上哇啦哇啦一片“念嚷”聲,讓我感到疑惑:我從小接觸的是這種“念嚷”式教育,幾十年過去了,怎麼這種方式還是一成不變?

我對“念嚷式”教育的疑慮從很早就開始了,這種教書方式“管唱不管記”的漏洞,我略有體驗。有一次,我在外地看到一個班級的孩子整齊劃一地朗讀課文,聽到一個生詞“鷓鴣”,感到挺有趣,因為“鷓鴣”這個詞,我從來沒有給兒子教過。我心想,這個課本倒是挺有意思的,於是把這個課本借來翻一翻,一翻開那個教材,翻到有“鷓鴣”的那篇課文,仔細一看傻了眼:課文上根本沒有對“鷓鴣”做生字要求!一問老師,老師回答的是:這個詞對小學一年級學生太生僻,不做要求。

我就納悶了:不做要求你把這個詞放在一年級課本里做啥?

我承認我這個思想很傳統,很固執。讓這麼小的孩子脫開識字的本來任務去做“音律”的練習念唱,能讓學生在優美音節的“陶冶”中形成美感,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人文精神?我認為這種“教學創新”是一種扯淡。

“念嚷”式教書最大的問題是:學生把詩賦篇章背得溜熟,但如果把單獨的字詞拿給他認,這個學生往往是露出茫然的表情。

我曾經針對個別孩子做過這樣的抽檢,發現了這麼一個弊病。

家長可以做一個這樣的實驗,拿一篇生字稍多的課文,教孩子誦讀,然後讓他脫離課本再看看認單字單詞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孩子記憶不差,會在誦讀幾遍後短時間內背下課文。但你單獨調出文字讓他認辨時,他多半會撓著後腦勺:“這個字我認識……好像是……”

你要是認真一點問他:“別‘好像是’啊?這個字究竟念什麼,是什麼意思?”

答案多半依舊是“好像是……”

這個實驗其實不用專門做,孩子放學回家,你讓他現場演練“背功”,孩子的朗朗背唸的現場效果多半會讓你感到高興。你別光顧高興,把課文找出來,讓他單獨辨識裡面的難字,你會多多少少看出一些問題。

我曾經帶著挑剔的目光旁觀了一些課堂講課,當然不是從頭到尾完整聽的,因為你不能干擾人家老師上課呀。我先把炘煬送到課堂,一個人往回走,聽到一個教室裡的老師講圓點和半徑,講得挺好,清清楚楚,有點意思。過了一段時間,我又回來接兒子放學,經過那間教室,聽到老師還在講“半徑”。我就樂了:怎麼講了半天還是這些?不就是圓心圓點半徑直徑嗎?沒有必要講那麼長時間嘛。

我本能地認為這種教學節奏過於保守,特別是“念嚷”式的授課會掩蓋學生的很多問題。

因此我認為,炘煬的跳級不會給孩子帶來學業上的損失。我理解的合理跳級,不是跳過知識,而是跳過教學上的無謂的精神精力消耗期。從這個意義上說;跳級也是為了減負。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以我的固執為跳級開路

這個時候,張炘煬已經在三年級讀了四個月。他母親的隱約不安也有道理,她實在是擔心頻頻的跳級讓孩子總處在陌生的環境,她怕

《神童張炘煬現在怎麼樣》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