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83章 罐頭 (第1/1頁)

麥浪中的守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君洛選擇在這個地方建造新月城,並不是心血來潮。 而是為了提前搶佔這個地方。 這裡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互通的戰略交通要道。 雖然這裡現在還並沒有將兩個大洋連在一起。 但朱君洛卻並不擔心。 既然後世可以開通運河,將兩個大洋連線在一起。 那此時也未必不可以。 而且,這個地方不光是連線兩個大洋的海上交通要道。 還是連線南北美洲的陸上交通要道。 透過新月城可以從陸地向南北延伸。 進而從歐洲殖民者手中爭奪陸地的控制權。 但現在還不是開通運河的最好時機。 最大的問題是人口,現在的人口雖然有二十餘萬。 但光是龍城和林州就已經捉襟見肘了。 當務之急是想辦法增加人口的數量。 目前增加人口只有三個途徑。 一是自然增加,但需要非常多的時間。 二是就近將原住民和俘獲的殖民者歸化,但這也不是短期就可以增加大量人口。 首先文化基因不同,要獲得認同需要不短的時間。 雖然已經有一些原住民,像庫塔族族人,已經有一小半人融入了龍城的生活。 但依然還有大半庫塔族人口不願意來到龍城,其根本原因就是文化不同。 歐洲人更是如此,只有極少數原本在歐洲就是生活在最底層的民眾,他們原本就是被迫來到美洲求生。 在看到龍城能給予他們更好的生活時,才選擇了歸順在龍城的律法之下。 其它的歐洲人,大多數接受過歐洲文化,和漢族文化格格不入。 很難歸服於龍城以漢族文化為主的律法統治之下。 雖然只要時間長一些,他們可能也會慢慢接受。 但短時間內,朱君洛還是隻能讓他們在嚴格的看守下進行粗重的勞動。 所以,這第二條路短期內也不能增加多少有效的人口。 尤其是天然對漢族文化有認同感的人口。 當然,還有第三個辦法。 就是回到華夏,在滿清的鐵騎下搶奪人口。 二月二龍抬頭。 張嶽迎來了第一次補給。 但這次來的不只是補給。 隨著海軍一起抵達新月城的還有兩千名造船廠的工匠。 還有一大批造船用的機械裝置等。 都隨船一起被運到了新月城。 在新月城南邊的港口內開始建造新的碼頭和造船廠。 這裡之所以新建造船廠,其實主要的作用並不是為了造船。 造船隻是其次,主要是作用是為了維修保養。 雖然現在海軍艦隊並不能透過新月城到達太平洋。 但朱君洛已經取得了各司的極力支援。 海軍此次給新月城送完給養後,就將開啟遠航。 當劉正浩帶著海軍返航時,已經是十天以後了。 朱君洛此時已經安排參謀部將各種收集到的航海圖等進行了整理。 再經過參謀部的詳細籌劃,制定了航海路線。 並且制定了各種海戰的作戰預案。 各司都派出了隨行的人員。 在港口也提前預備了大量的遠航物資。 這次遠航承載了這裡所有人的心願。 大家都在積極獻策,對這次遠航翹首以待。 經過八天的修整,海軍九十六艘艦船修葺一新。 新造的三十八艘新艦也已經下水,並且經過了試航。 一共一百三十四艘艦船整裝待發。 其中六艘兩千料寶船,裝備了十八磅以上的新式火炮五十六門。 經過改良最佳化後的兩千料寶船排水量接近一千兩百噸。 寶船的船員和水手、炮手等共三百人。 另外船上還有一百餘步兵作為近戰防禦兵力。 蓋倫船一共五十九艘,其中排水量七百噸的蓋倫船十八艘,每艘船裝備了四十門火炮。 五百噸蓋倫船三十四艘,每艘船上裝備了三十到三十六門火炮。 三百噸到四百噸的小型蓋倫船七艘,每艘船裝備了二十到二十八門火炮。 蓋倫船船員在一百人左右,每艘船還配備了五十人左右的步兵作為近戰支援力量。 武裝商船一共六十九艘。 每艘商船船員和水手、炮手八十至九十人左右。 每艘船上配備了四十至五十名步兵。 其中排水量八百噸的武裝商船十六艘。 每艘船上裝備了二十八門火炮。 六百噸武裝商船五十三艘。 每艘船裝備了二十門火炮。 這幾個月軍工廠為了造這些火炮,基本上將整個鋼鐵廠的產量全部佔用了。 好在鋼鐵廠的生產技術不斷最佳化,鋼鐵的產能也在不斷擴大。 同樣軍工廠的火炮鑄造技術也在大量火炮鑄造和生產中飛速發展。 並且,機械加工廠也承擔了大量的零配件生產工作。 將這些標準化生產的零配件運送到軍工廠後。 軍工廠只需要將鋼鐵廠鑄造好的炮管坯料進行加工。 再和機械加工廠生產的標準化配件進行組裝。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龍騰美甲團購》 第83章 罐頭(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