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怒斥藤蘭 (第1/3頁)
大哥有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武安國,孔融帳下大將。曾在虎牢關之戰中與呂布戰了十餘合之後,被呂布挑斷手腕。
“對上了……”
袁耀看著武安國的斷腕,下意識咧了咧嘴,想想當時被一戟挑斷……
嘶,這得多疼啊。
袁耀捋了捋腦中的頭緒,太史慈先是知名於當世,因為與州家的矛盾成為了州家所仇視的人物,太史慈為了避免受到無妄之災,於是避居於遼東。
然後就是北海孔融數次遣人動問太史慈的母親,並奉送贈禮作為致意。公元193年,管亥暴亂,孔融被管亥困於都昌,太史慈從遼東返家之後聽到母親對他說孔融的仁義之名,太史慈北海報恩。
日夜兼程奔到北海,替孔融將求救信送到了平原劉備那裡,遊說勸劉備去北海相救,最終救了孔融一命。
再想武安國,虎牢關之戰是190年,呂布殺得興起,先斬方悅,再斬穆順,一合便將他們兩個全都斬於馬下,然後武安國從孔融帳下嗡聲道:“我已經受到了孔將軍的恩惠十年了,怎麼能夠不以死報之呢?”
於是武提長柄鐵錘,飛馬而出,直奔呂布,後面武安國敗陣之後八路諸侯因為武安國的忠義而感動,將武安國救回陣中。(順帶說一句,百度百科真尿性,誰說武安國190年逝世的?雖然是虛構的小說人物,但是編也要編的合理一點好不好啊?)
以孔融讓梨這種流傳後世的品格來評價孔融,孔融素有賢名,所以武安國以死報之孔融對武安國一定會極盡照料,到如今,武安國大致不到四十歲。
這樣看來,太史慈和武安國是老友也是很有可能的,因為193年,武安國或許就住在北海孔融所安排的府邸之中,只是再沒出戰。
再順一下孔融,孔融前期北海為相,之後袁譚受袁紹的指派,進攻北海,雙方戰鬥自春至夏,到最後甚至戰士僅剩數百人了,流矢像雨一樣漫天而下射來,城內短兵相接。
但是孔融卻仍然安之若素,憑几讀書,知道兵敗之後才出逃,投奔山東曹操而來。
那時候是196年。
“哦!”袁耀終於理順了。
“要怎麼將他收了呢?”袁耀既然已經知道了來人的身份,就不得不想想怎麼能讓武安國乖乖降服。
不過武安國這斷臂總歸是個麻煩。
雖然武安國斷的是左腕,但是這對武安國的武藝著實有很嚴重的影響,武安國的一柄流星鐵錘重達五十餘斤,單臂扔倒是能扔的出去,但是已經無法讓武安國與敵將作戰了,一隻手舉五十斤的鐵錘,想想都覺得費勁。
“要讓武安國既能歸我所用,又要讓武安國恢復戰力。”袁耀心生一計。
“你又是何人?”就在這時,武安國突然大聲問道,他雖然已經不再上陣殺敵,但是身上的那股子煞氣卻是絲毫不減,讓袁耀在沉思中驟然被驚醒。
“他是後將軍(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候袁術的稱呼)的兒子。”太史慈對武安國的性子見怪不怪了,嘿嘿笑道。
“後將軍?”武安國擰了一圈眉頭,道:“僭越稱帝的袁術的兒子?”
太史慈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而我們的袁耀童鞋的臉色瞬間就變黑了,這話聽著怎麼就這麼刺耳呢?
武安國雖然自從斷腕之後就隱居了,但是並不是不知道世上發生的事情,袁術稱帝的事情他自然是清楚的。
在孔融帳下曾經接近十年,武安國應該算是一名少有的忠烈之士,將孔融身上的很多性格全都學了過來。
比如仁義,比如報恩,比如忠勇,就看武安國明知與呂布作戰必敗無疑,依舊駕馬而出,就能看出這個長相粗獷的漢子的內心有多麼細膩了。不得不說,武安國與太史慈之所以能夠惺惺相惜,便是因為武安國喜歡太史慈身上的那種有恩必報的氣節。
“不歡迎!走吧。”接下來的武安國更加直接,直接對袁耀下了逐客令。
“武將軍這是什麼意思?”袁耀雖然想要將武安國收歸帳下,但是武安國這麼不給面子,袁耀怎麼受得了?
“什麼意思?”武安國冷哼一聲,“僭越稱帝的人,能是什麼人?這種人既然我武安國不屑於相交,自然無需給你什麼面子!那你又管我什麼意思呢?哈哈。”
武安國這一番話,卻與管寧割席斷交有些異曲同工之妙……都太直接了。
“藤蘭!”太史慈雖然與武安國交好,但是也沒想到武安國竟然會這麼不給面子,而且袁耀也是他帶來的客人,這樣一來太史慈也未免有些
《手機三國2武將搭配攻略最新》 第一百一十三章 怒斥藤蘭(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