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6部分 (第1/4頁)

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病患者收集各種單方、驗方、祖傳秘方。

李時珍對白花蛇的調查是一個典型事例。他仿效其父親寫《人參傳》的

作法,寫了《白花蛇傳》,其中凝結著他觀察研究白花蛇的豐富的實踐知識,

可惜此書已佚。只從《本草綱目》中,窺其大概。

李時珍說,“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蘄蛇擅名。然蘄地亦不多得,

市肆所貨、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興國州諸山中來。”這裡簡單地描述了花

蛇興衰的歷史。據今所知,這段歷史是異常慘痛的。蘄蛇出自李時珍的家鄉,

他對這一慘痛歷史當然瞭解最詳。

蘄蛇是花蛇中最名貴的一種,因其藥用價值高,皇家和官府強迫人民捕

來上貢。年年捕殺,蘄蛇日益稀少,以致瀕於滅種。明代有一首民謠反映了

勞動人民被迫捕繳蘄蛇的苦楚。唱道:

白花蛇,

誰叫爾能避風邪!

上司索爾急如火,

州中大夫只逼我,

一時不得皮肉破。

積骨如巴陵①,

殺爾種類絕,

花蛇不生禍始滅。

——王廷相《蘄民謠·蘄蛇》

一種名貴藥物,沒有給產地人民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反而使當地民眾

遭受無窮痛苦;稀有動物不是受到保護,反遭絕種之災。

李時珍對花蛇的歷史與現狀進行深入調查訪問,親自觀察。在《白花蛇·集

解》中,記載了花蛇的體形特徵,生活習性,捕捉的方法,如何解剖、炮製,

如何辨別真偽。(《本草綱目》校點本第四冊,第2401 頁)從這一記載中,

我們不難發現李時珍的親身實踐態度和科學求實精神(見本書第七章《長於

散文,為藥立傳》)。

九仙子是過去本草書中沒有記載的藥物。李時珍透過訪問,併到均州太

和山(即今湖北武當山)親自採集。《本草綱目》對它的形態及採取季節都

有詳細描述。寫道:“九仙子,出均州太和山。一根連綴九枚,大者如半夏,

白色。二月生苗,蔓高六七尺,莖細而光。葉如烏柏葉,而短扁不團。每葉

椏生子枝,或一或二,嫋嫋下垂。六七月開碎青黃色花。隨即結實,碎子叢

簇,如谷精草子狀。九月採根。”(《九仙子·釋名》校點本第二冊,第1301

頁)傳說李時珍同他的門徒龐憲在採集九仙子的時候,被太和山上的道土發

現,幾乎遭毒打。在封建社會里,獨自進行科學研究,會遇到多少困難。

不少藥物在不同的本草書中,記載往往互相矛盾,莫衷一是。對此,李

時珍一一訪問、調查,採集觀察,弄個明白。例如白桐究竟結子還是不結子,

說法不一。陶弘景在《神農本草注》中說,桐有四種,以無子者為青桐、岡

桐,有子者為梧桐、白梧。寇宗姡г凇侗靜菅芤濉分興蛋淄�⒏醞┚�拮印�

賈思勰《齊民要術》則說:有實而皮青者為梧桐,華而不實者為白桐。白桐

冬結似子者,乃是明年之花房,非子也。李時珍經過實際調查,得出結論,

明確地寫道:“以今訪問,互有是否。蓋白桐即泡桐也。二月開花,如牽牛

花而白。結實大如巨棗,長寸餘。殼內有子片,輕虛如榆莢、葵實之狀,老

則殼裂,隨風飄揚。”(《桐·集解》校點本第二冊,第1998 頁)

(二)親自臨證實驗,考察藥物特性

藥物的形態、生長季節、採製方法,可以透過調查訪問作出判斷。對於

藥物的性味、主治、療效,則不可能單憑訪問來解決,必須依靠臨證試驗,

方能定奪。李時珍透過自己的臨證經驗,總結、積累大量寶貴資料,寫進了

《本草綱目》,不只對醫藥學有貢獻,為我們今天研究李時珍的認識論思想,

也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茺蔚子對治療婦女血氣諸病有妙用,以前醫家多不知道。李時珍透過多

次臨證試驗,取得了實際療效。在《本草綱目》的《茺蔚·發明》中,他寫

道:“茺蔚子,味甘,微辛,氣溫,陰中之陽,足厥陰經藥也

《李時珍全文》 第2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