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頁)
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腑虛實標本用藥凡例)、《陳藏器諸虛用藥凡例》、《張子和汗吐下三法)
等。李時珍之所以集中介紹和註釋這些著名醫家的成果,並特意將這些內容
列在《本草綱目》的最前面,作為自己的科學著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用心
不外兩個方面:
第一,利用前人科學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醫藥思想水平,作重修本草
的理論準備,以便用以指導自己的研究工作。在對每味藥物進行分析研究時,
從總的理論原則上有所依循,而不致陷於煩瑣。
第二,以醫藥界的前賢為榜樣,勉勵自己,並昭示後學者。在對每味藥
物進行具體分析的同時,不可只沉湎於細則,尤須從總體上加以把握,不可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如墮煙海而迷失指歸。善於綜合歸納,才能掌握一般
原則或規律。
總之,李時珍的這一思想明顯地告訴人們,要注重分析與綜合的有機結
合,歸納與演繹的辯證統一。二者不可偏廢。
李時珍對《神農本經名例》的註釋,充分顯示了他對分析與綜合的靈活
運用。《本經名例)總結了漢代以前千百年醫藥實踐經驗,語言過於簡練,
後人不易理解。李時珍廣徵博引,逐條加以闡釋,其中凝結著他自己長期醫
藥實踐的經驗。用自己的經驗去充實發展了古典文獻。
《本經》中有一段話,講藥物之間的關係,說藥有”七情”。寫道:“有
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
凡此七情,合和視之。”李時珍對於古人從大量事實中綜合概括出來的“七
情”原理,作了精湛的註釋。他說:獨行者,單方使用,無須輔助;相須者,
同類之藥,不可相離;相使者,彼可為我之佐使;相惡者,有彼則奪我之能;
相畏者,我受彼制伏;相反者,兩者不可相合;相殺者,以此制彼之毒。但
他進一步指出:“古方多有用相惡、相反者。蓋相須、相使同用者,帝道也;
相畏、相殺同用者,王道也;相惡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經有權,在用者
識語爾”。(校點本第一冊,第46 頁)從科學方法上來衡量,這一段註釋使
用了三重綜合法。從千百種藥物的相互關係中,概括出“七情”,是第一步
的綜合;從”七情”中概括出帝道、王道、霸道三大原則,是第二層綜合;
無論對於帝道、王道、霸道,都要求“有經有權”,靈活運用,這是從哲學
原理上作出總結,屬於更高的綜合。
李時珍對徐之才創立的“十劑”說,作了詳細的註釋。在註釋中,有分
析、有綜合,儘量將兩者辯證統一起來,使註釋具有很高的科學性。他對“補
劑”的註釋,就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的。
經雲:不足者補之。又云:虛則補其母。生薑之辛補肝,炒鹽之鹹補心,甘草之甘補脾,五味
子之酸補肝,黃檗之苦補腎。又如獲神之補心氣,生地黃之補心血;人參之補脾氣,白芍藥之補脾血;
黃芪之補肺氣,阿膠之補肺血;杜仲之補腎氣,熟地黃之補腎血;芎勞之補肝氣,當歸之補肝
血之類, 皆補劑,不特人參、羊肉為補也。
——校點本第一冊,第61 頁
引證經典論述,重申“虛則補其母”的原則,這是對施治方法的高度綜合概
括。指明不同臟腑之病,須用不同藥物補之:血虛與氣虛不同,補藥尤有區
別,這是進行了具體分析,使“虛則補其母”的原則得以具體貫徹。最後指
出,只要藥能對證,那怕是生薑、炒鹽、五味子,都是補藥,不只人參、羊
肉是補品。這是從藥隨病使的原則對補劑作了高度概括,在分析的基礎上得
出了綜合性結論。批判了多食人參、羊肉為補的世俗之見,令人信服。
李時珍特別闡發了《黃帝內經》關於順天時用藥的原理,標名為《四時
用藥例》。他首先指出:”順春升之氣,宜用薄荷、荊芥之類辛溫之藥;順
夏浮之氣,宜用香薷、生薑之類辛熱之藥;順秋降之氣,宜用芍藥、烏梅之
《李時珍全文》 第1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