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8部分 (第1/4頁)

風格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珍對這一名醫論斷作了透徹的解說,指出平常的麥門冬,為何能有此奇效

呢?“蓋有君而有使也。若有君無使,是獨引無功矣。”(《麥門冬·發明》

校點本第二冊,第1034 頁)李時珍從麥門冬用地黃為使療效顯著的事例,加

上自己平時積累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概括出:有君有使,奇效無比;“有君

無使,獨行無功”的普遍原則。這是李時珍知行結合,發展醫藥理論的又一

印證。

李時珍列舉許多常見藥物以闡明“隨佐使而見功”的配伍原則。他在《芍

藥·氣味》中說:芍藥“同白朮補脾,同芎��垢危��瞬尾蠱���憊椴�

血,以酒炒補陰,同甘草止腹痛,同黃連止瀉利,同防風防痘疹,同姜、棗

溫經散溼。”(校點本第二冊,第850 頁)在《黃芩·氣味》中闡明黃芩異

佐則異效說:“得酒,上行;得豬膽汁,除肝膽火;得柴胡,退寒熱;得芍

藥,治下痢;得桑白皮,瀉肺火;得白朮,安胎。”(校點本第二冊,第780

頁)

李時珍根據藥物“隨佐使而見功”的基本原則,分析了桔皮的特點,指

出“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溼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

則升,同降藥則降。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桔皮·發明》校點

本第三冊,第1788 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許多常見的藥物,如紫

蘇、升麻、香附、大黃、仙鶴草等等,都——分析了它們“異佐殊功”的情

況。

總之,正如李時珍指出的,一般說來,“酸鹹無升,甘辛無降”,“其

性然也”。但是,人們對於藥物的性味變化,並不是無能為力的,可以發揮

主觀能動作用,根據辨證論治的需要,在一定條件下,改變藥性,升者可以

引之而降,降者可以引之而升。故曰:“升降在物亦在人也。”(校點本第

一冊,第73 頁)李時珍在實踐中認識了藥性變化的奧妙,不愧為醫中之聖。

《本草綱目》正是這種理論同實踐結合的典範。

第十一章 唯物主義自然哲學

李時珍的成長過程中,所受哲學教育是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傳統哲學

思想。他用古代唯物主義哲學思想,作為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基本思

想武器。《本草綱目》的字裡行間,閃耀著古代自然哲學的思想光芒。李時

珍從墨子、荀子、王充、劉禹錫、柳宗元、張載等思想家的著作中,學習樸

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用以批判有關醫學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謬論,掃

除科學研究中的思想障礙。

李時珍生活的年代,以王陽明為代表的主觀唯物主義心學統治著思想

界。不少人醉心於“致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性理空談,成

天講的是所謂“惟精惟一”之道,而置社會實際於腦後。李時珍沒有被那種

唯心主義空談所迷惑,一心務實,從一草一木的認識開始。他肯定宇宙萬物

都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而存在。他堅持中國傳統哲學的氣一元論,認為太

初只是一氣,由氣化生萬物,人也由氣所化生。人們之所以生病,並非鬼神

作祟,而是由於客觀存在的“邪氣”干擾了人們的生理機能的正常作用。治

病的目的就在於培植人體的正氣,抗擊邪氣的侵擾,使人體生理機能恢復正

常的平衡狀態。

他認為各種動物、植物,乃至金石等物,無一不是氣化的產物。由於各

種動植物,得氣有良和不良,故有的有毒,有的無毒,研究本草就是要分其

品類,知其良毒。各種藥物雖是一氣所生,有著物質的統一性,也存在著千

差萬別的差別性。各種藥物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約。人們的研究工作,就

是要發現它們的效能及其相互依存與制約的關係。掌握其客觀規律,乃可得

其利而遠其害。

萬物是客觀存在的,又可以為人所利用,但只有充分認識它們的相互關

系,掌握其內在規律性,才能改造它們。對藥物來說,只有首

《李時珍全文》 第2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