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4部分 (第1/4頁)

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付娘子目前打心底是想拉緊李佑的,生怕李佑棄她不管,便伸手勾住李佑胳膊道:“李小哥再留一會兒。奴身子不便做不得那事,但可品簫,還有後門旱道,總叫小哥舒爽過。”

說實話,付娘子是個很淺薄沒什麼素養的人,其實不懂如何抓男人的心,更和李佑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她只會利用女人本錢去進行很不含蓄很粗俗的勾引,也就這點手段了。

也虧得付娘子的本錢算是出色,讓剛剛還想起不倫叉叉小說段子的李佑小腹一熱。便也不忍了,有那晚的一就敢有今天的二,進屋將付娘子按下蹲穩,解開褲子催促道:“就用嘴罷。”

……

……

沒過幾天,時間已經進入一年之中的最後一個月,性急的人家要開始籌備過年了。

這些日子,一首據說是著名詩人李佑寫的小詩漸漸流傳出來。不是寫趙二老爺辭官的那首,而是李佑罵毛知府的那首,因為這首詩的確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心聲。民望城南涕淚多,米價日浮到幾何,都是當前最現實的民情,所以在市井間傳唱的不少。

聽到這首詩的人無不稱讚一聲,李大人真是個好官,竟然肯為了百姓疾苦向知府大老爺開罵,不愧是心懷家鄉的自己人,不像那些外地來的官兒一般無情,可惜官太小。

最後倒讓李知事在府城平民百姓中博得了一絲絲的清名…對此李佑非常的始料未及了,他本來只是想拿這首詩來和知府劃清界限,沒想到還會有這個副作用。

善良的人們同時又擔憂道,這要惹得毛知府大發雷霆,找個由頭把李大人整治了,或者考核時把李大人給抹成不稱職丟了官如何是好?

他們卻不知道,對此李佑根本不怕,就算發生這種事,只能讓他得到的補償更多。何況李佑從陳知縣那裡得到了訊息,朝廷派的人就要到達,毛知府恐怕沒有多少時間了。

二十一世紀的看官也許不明白為什麼米價如此牽動人心,漲個一倍也不至於餓死罷?這裡就解釋一下,以本時代的薪金和消費水平舉個例子,比如某人在機戶或者是什麼工場打工,每月共得工銀二兩。那麼假設他家有四口人,按本時代度量衡四口人有老有少約莫每月吃米一石,米價穩定時每石賣八錢到一兩左右,這就是本戶人家一個月的主食消費,不包括柴米油鹽醋醬茶之類的。但如今米價漲到二兩,甚至還在上漲,可想而知,這家的日子肯定非常難熬了,能不生出天大的怨氣麼。所以府城才會發生搶米的事件。

這天,王同知在下棋的時候抱怨說:“李知事很不夠意思,自己出風頭博名望,也不捎帶著老夫一起。”

李佑笑道:“下官這是主動誘敵,替老大人分了壓力。”

二人正談時,張三送來封信,李佑接過一看,上書八個字:“見信速來虛江縣衙。”

雖然沒頭沒尾沒稱呼沒署名,但李佑還是認出這是黃師爺的字。心裡頓時雪亮,抬頭對王同知道:“終於等到這一天,你我出頭之日到了。”

第一百三十章 為民請命與枷號示眾

第一百三十章為民請命與枷號示眾

李佑匆匆去了虛江縣衙,沒半天又連夜匆匆回了府城,其他書友正常看:。

十二月十五日清晨,蘇州府府署響過幾通擂鼓,每天一次的排衙例行開場,自同知以下官吏齊聚大堂拜見知府。同時各色人等有大小事宜依次向府尊稟報請示,聽候吩咐,這叫衙參。

官場中人都曉得,京官雖貴,但也有羨慕地方父母官的地方。一是地方主官號稱代天子牧民,為在百姓面前彰顯官府威嚴,出入有華蓋儀仗,風光煊赫,而京中官員不可能有這些排場。二是地方官父母官可以享受到每日排衙的氣派,屬下大小官吏數十人一齊參拜,宛如山寨版皇帝上朝一般——他有黃鐘大呂,咱有梆子擂鼓,他有內侍呼喝,咱有衙役喊話。而在京中即使當了尚書閣老,也沒這受用。

話扯回來,蘇州府大堂裡今日衙參,王同知照例被省略過去,由通判老爺開始,然後是推官、經歷、照磨。官老爺們扯完,該六房吏目參事時,卻見在同知廳裡和王老頭一齊坐冷板凳的李知事突然排眾而出,上前對知府拱手拜道:“下官有事要參,近日米貴不止,城中貧民餬口也難,請府尊開倉出糶,施行善政。”

眾人俱都感到意外。李知事自從到任以來低調的很,衙上從來不發一言,今日不知為何說起話來,再說倉事自有通判分管,李佑有點越俎代庖了。還有,這姑蘇倉情形如何,堂中官吏心裡都有數,只剩了些明年春荒都未必夠用的應急

《奮鬥在新明朝未刪減》 第6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