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套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後,這種精神始終如一,貫串一生,後來人們稱譽他為“戰鬥的藝術家”。
第三章丹桂八年
初進丹桂
二十世紀初的上海,十里洋場,一片熱烈繁華的景象,特別是林立的戲
園更使都市增添了幾分熱鬧的氣氛。在四馬路(今福州路)大新街口矗立著
一座高大的建築,這就是有名的丹桂第一臺。這是一家老資格的京劇戲院,
最早還是在一八六七年,定海鉅商劉維忠在廣東路、福建路一帶的寶善街創
建了丹桂茶園。這一年滿庭芳茶園到天津邀請京劇演員來上海演出;丹桂茶
園也邀請了北京三慶班的銅騾子、夏奎章、馮三喜等名角到戲院演出。從此
京劇風靡了上海。丹桂茶園是上海最早演出京劇的戲園之一,也是清末上海
四大京班戲園之一。一九○八年十月新型劇場新舞臺在十六鋪建立以後,一
時間上海各茶園戲館紛紛仿效,興建新式劇場,丹桂茶園也不例外。一九一
一年,在四馬路大新街改建成為丹桂第一臺。於是丹桂第一臺成為凡來上海
的南北名角必到必演的重要場子,不少名角都是在這裡唱紅的。
上海丹桂茶園(即後來的丹桂第一臺)
一九一三年,梅蘭芳先生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地點便是丹桂第一臺,梅
先生後來曾經這樣回憶起他在丹桂第一臺首次登臺的情景。
“一會兒場上打著小鑼,檢場的替我掀開了我在上海第一次出場的臺
簾。只覺得眼前一亮,你猜怎麼回事兒?原來當時戲館老闆,也跟現在一樣,
想盡方法,引起觀眾注意這新到的角色,在臺前裝了一排電燈,等我出場,
就全部開亮了。這在今天我們看了,不算什麼;要擱在三十七年前,就連上
海也剛用電燈沒有幾年的時候,這一排小電燈亮了,在吸引觀眾注意的一方
面,是多少可以起一點作用的。
“我初次踏上這陌生的戲館的臺毯,看到這種半圓形的新式舞臺,跟那
種照例有兩根柱子擋住觀眾視線的舊式四方形的戲臺一比,新的是光明舒
敞,好的條件太多了,舊的又哪裡能跟它相提並論呢?這使我在精神上得到
了無限的愉快和興奮。”
可見,丹桂第一臺在當時的上海,裝置及其他都是比較新穎的。梅蘭芳
在這裡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目,獲得極大成功。
演出期滿,欲罷不能,應邀續演,報紙上稱譽他為“環球第一青衣”。因此,
梅蘭芳到上海,首次與上海觀眾見面的地方就是丹桂第一臺,梅蘭芳首次到
上海唱紅的地方也是丹桂第一臺。
一九一五年五月的一天,丹桂第一臺門口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戲院的
工作人員正在為調換戲班、戲碼的牌子而忙乎。只見一塊寫著“麒麟童”三
個大字的牌子,掛在戲院門口的上端,同時掛上去的還有寫著“王鴻壽、馮
子和、馮志奎、苗勝春”等名角的牌子。
周信芳進入丹桂第一臺,是他藝術道路上的一個轉折點。周信芳自一九
一五年五月進丹桂第一臺,一九一六年就擔任丹桂第一臺的後臺經理,一九
二三年脫離丹桂第一臺北上演出,一九二五年回上海又進入丹桂第一臺,前
後在丹桂演出八年之久。在這八年中,周信芳不僅加工、上演了別人創作的
劇目,以及整理了傳統舊戲,還致力於創作新戲。八年時間總共演過二百五
十九齣戲,其中新戲有二百零九出,如《英雄血淚圖》、《狸貓換太子》、
《哭祖廟》、《趙五娘》、《麒麟閣》、《風流天子》、《鍘判官》、《許
田射鹿》等等。這是他留在上海並在同一個劇場連續演出的最長的一個時期,
也是他多方開拓,藝術逐漸成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受教於汪笑儂
周信芳進丹桂第一臺,最初與王鴻壽、馮子和等前輩同臺,一九一六年
開始與汪笑儂合作,親身受到這位京劇改良運動主將的諄諄教誨,這對他日
後的藝術道路有重要的影響。
汪笑儂是滿族人,自幼酷愛
《周信芳月下追韓信》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