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1/4頁)
西門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上搖頭悲嘆道:“國朝以忠孝治天下,身為人子,孝字當先。準陳廷敬速回山西料理老母后事,守制三年!”
張英又叩頭奏道:“臣奏請皇上寬恕陳廷敬諸罪,這對老人家在天之靈也是個安慰!”皇上望望跪在地上的張英,半字不吐,起身還宮了。
翌日,皇上在乾清門說:“雖說功不能抵過,但陳廷敬多年進講,於朝政大事亦多有建言。不幸又逢他老母仙逝,朕心有憐惜,不忍即刻問罪。朕準陳廷敬回家守制三年,所犯諸罪,往後再說!”
陳廷敬自己並不在場,皇上下了諭示,殿內只是安靜著。張英這才明白,昨天他替陳廷敬求情,皇上並不是不應允,而是不願意說出來。皇上本是仁德寬厚的,不想把這個人情做給別人。果然皇上又說道:“不久前陳廷敬奉旨去山西,因差事在身,顧不上回家探望老母。他老母早就臥病在床,卻怕兒子分心,不準告知。一念之間,陰陽永隔!每想到這裡,朕就寢食難安!朕命張英、高士奇去陳廷敬家裡,代為慰問!”
皇上說罷,舉殿大驚。張英忙謝恩領旨,高士奇卻道:“啟奏皇上,皇差弔唁臣工父母,沒有先例呀!況且陳廷敬還是罪臣!”
皇上瞟了眼高士奇,說:“沒有先例,那就從陳廷敬開始,永為定例吧!”
下了朝,張英同高士奇商量著往陳家祭母。高士奇說:“張大人,士奇真是弄糊塗了。您同陳廷敬私交甚篤,卻上摺子參了他;您既然參了他,過後幹嗎又要保他?皇上說要嚴辦陳廷敬,卻終究捨不得把他貶到奉天去,只讓他回家享清福。如今他老母死了,皇上卻開了先例派臣工去祭祀!”
張英道:“感謝皇上恩典吧。正因沒有先例,我倆就得好好商量著辦。”
見張英這般口氣,高士奇自覺沒趣,不再多嘴。
《大清相國》38(1)
陳廷統領著妻小趕到哥哥家,一家人好結伴上路。張汧專門過來送行,道:“親家,我動不了身,已修書回去,讓犬子光祖同家瑤代我在老夫人靈前燒炷香!”
陳廷敬滿臉戚容,拱手謝了。張汧又說:“您的委曲,我們都知道。過些日子,自會雲開霧散的。”
陳廷敬不說話,只是搖頭。一家人才要出門,大順說外頭來了兩頂官轎,後頭還隨著三輛馬車。陳廷敬出耳門打望,轎子已漸漸近了,只見張英撩起轎簾,神情肅穆。陳廷敬忙低頭恭迎,又吩咐大順開啟大門。張英同高士奇在門前下轎,朝陳廷敬無語拱手。
待進了門,張英道:“陳廷敬聽旨!”
陳廷敬唬了一跳,連忙跪下。舉家老小也都跪下了。
張英道:“皇上口諭,陳廷敬母李氏,溫肅端仁,愷惻慈祥,鞠育眾子,備極恩勤。今忽爾仙逝,朕甚為軫惜。賜茶二十盒、酒五十壇,以示慰問。欽此!”
陳廷敬叩首道:“皇上為不孝罪臣開萬古先例, 臣惶恐至極!”
禮畢,陳廷敬送別張英、高士奇,舉家上路。陳廷敬、月媛同車,珍兒、翠屏同車,豫朋、壯履兄弟同車,廷統一家乘坐兩輛馬車。劉景、馬明、大順同幾個家丁騎馬護衛。路上走了月餘,方才望見家山。到了中道莊外,所有人都下車落馬。家中早已是靈幡獵獵,法樂聲聲。進了院門,家人忙遞過孝服換上。卻見夫人淑賢同兒子謙吉攙著老太爺出來了,廷敬、廷統慌忙跑過去,跪了下來。老太爺拄著柺杖,顫巍巍的,啞著嗓門說:“快去看看你們的娘吧。”
守靈七日,陳老太太出殯,安葬在村北靜坪山之紫雲阡。早已趕修了墓廬,陳廷敬在此住下就是三年,只終日讀書抄經,彷彿把功名忘了個乾淨。
一日,家瑤同女婿光祖到來墓廬,家瑤說:“奶奶病的時候,我同光祖回來過好幾次。每次我們都說寫信讓您回來,奶奶總是不讓。奶奶說,你爹是朝廷棟樑,他是皇上的人,是百姓的人,不能讓他為了我這把老骨頭,耽誤了差事!”
聽了這番話,陳廷敬想到自己的境遇,不覺悲從中來,淚下如雨。
光祖說:“奶奶指望孩兒有個功名,可是孩兒不肖,屢次落榜!孩兒愧對奶奶教誨呀!”
陳廷敬道:“光祖,官不做也罷,你同家瑤好好持家課子,從容度日吧。”
陳廷統也住在墓廬,他沒事就找哥哥閒聊,卻總說些煩人的事:“我知道您心裡事兒多。朝廷由明珠、高士奇這些人把持著,您是沒有辦法的。”
陳廷敬說:“廷統,我現在不關心朝廷裡的事情,只想守著娘。”
陳廷統說:
《大清相國孫儷》 第4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