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8章 慶遠交戰 (第1/2頁)

鋼鐵餘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貴清對明廷朝堂還真是瞭如指掌啊,呵呵…這可多虧了汝等肱骨之臣。”

寧完我對這句嘲諷氣息滿滿的話無動於衷,只是無所謂的微微一笑。

在此人看來,大明雖為正統,然皇帝刻薄寡恩昏庸無能,清國雖小卻兵精將勇,當今聖上亦為不世出的雄主,開日必將取而代之。

在思索過後,徐晉雖然對黃臺吉的勸降只當是個笑話,但卻沒有拒絕與之口頭結盟。

此舉保鄉軍而言沒有任何損失,即便未來將會與這些韃子殺的昏天暗地,但眼下雙方共同的敵人皆是明廷。

當然了,對黃臺吉而言亦無損失,無論保鄉軍會不會跟大清結盟,到了那個時間點,八旗也都是會入關搶掠的,這屬於傳統技藝了。

總而言之,雙方如今在名義上已成了所謂的盟友。

而清使寧完我這回來嶺南卻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多買點還魂散帶回去。

但趙氏運司的人告訴他,這玩意現在緊俏的很,如果需求量大的話就得等一陣子了,寧完我聞言倒也不急,而是在這南寧城找了個地方暫時住了下來。

半個多月的時間一晃而過,楊嗣昌的五十萬平賊軍也是在各總兵的統領下或靜或動,那十萬粵軍的路途比較遙遠,但目前已抵達梧州府境內,從這裡再開往南寧府僅需十餘天。

而云貴兩省的六萬大軍離慶遠府的距離近很多,這不同方向的軍隊行軍速度也大不相同,楊嗣昌能將各部之間協調的進退有度可見此人也並非浪得虛名。

而在此期間,保鄉軍已將明軍的出擊方向探查清楚,亦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大將軍徐晉將八個步都一個騎兵協和兩個炮兵協共一萬餘人留在了慶遠府,以應對雲貴來襲的明軍。

這一萬多人又分成了兩個鎮,由前將軍馬戶和後將軍羅延康統領。

此二人的軍職也臨時升級為鎮級將領“統督”,分別掌管著著五千人的兵團,以犄角之勢部署在慶遠府的西北方和西南方。

而在南寧府這邊的十個步都一個炮都兩個騎兵協共計一萬五千人則由大將軍徐晉親自統領。

與步軍每都一千二百一十五人不同,炮軍的人員編制稍微要多一些,主要得看火炮的數量。

像留守南寧的這個老牌炮都便有兩千多號人,各式火炮近百門。

而除了這兩萬五千多的大軍外,鄭元秋所率的三個水師近五千人此刻亦在北部灣中嚴陣以待。

可想而知,此次明軍自然會發動大規模的水師自廣東而來,大夥的壓力很大啊。

這鄭元秋作為水師元老級人物,亦被徐晉臨時授予“水師統督”一職,海戰便全權交給此人負責。

而聞聽明軍來攻,思明南寧各地的百姓無不義憤填膺,私下裡更是將那攜師而來的楊嗣昌罵了個狗血淋頭。

更有甚者竟行巫蠱之術,玩起了針扎草人那一套。

這也不能怪這些老百姓,畢竟大夥剛過上兩天好日子朝廷就要來破壞,這誰受得了?

崇禎十年九月底,明軍正式從東北二路發動攻勢。

廣東總兵馮若麟率粵軍經梧州潯洲二府兵臨南寧城外,其中戰兵三萬騎兵四千,輔兵五萬,水師一萬。

原本,廣東方面出動了近三萬水師,大小艦船一百二十餘艘,但時逢八月中旬英國人威德爾炮轟虎門,廣東水師與英軍於近海激戰數月,眼下戰事正陷入焦灼,粵軍便只能擠出這一萬水軍了。

同一時間,雲南總兵鄧應和貴州總兵邵慶宗率六萬餘大軍自都勻地區而出直擊慶遠府,包括戰兵兩萬輔兵四萬而騎兵則少得可憐,只有兩千。

綜上所述,楊嗣昌號稱的五十萬大軍實際上只有十六萬多,真正的精銳只有那五萬戰兵和六千騎兵。

雲貴這六萬聯軍一入慶遠府便立刻與留守的馬戶羅延康等部陷入激戰,雖然兵力足足是對方的五六倍之多,但一經交鋒便陷入劣勢,並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麼叫火力為王。

儘管事前做好了萬全準備,雲貴的明軍亦大規模的裝備了火銃,連大小火炮都拉來了近百門,導致當地守備極度空虛,可以說楊嗣昌將兩地能動用的力量全部都動用了。

可這麼強悍的火力在武裝到牙齒的保鄉軍面前卻依舊有些不夠看。

“鄧大人,賊軍的銃果真犀利無比,其戰法亦十分難纏啊。”

明軍大營中,貴州總兵邵慶宗一臉沉重。

今日於慶遠府荔坡縣一役中,明軍發動試探性的進攻,

《明末從土匪到皇帝筆趣閣》 第188章 慶遠交戰(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