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愛情與激情是有年齡限制的。
她走的時候,只提著一個簡單的皮箱。
走的那一天,她把家門都鎖上了。然後,將那一串鑰匙扔到院子裡。
走的時候,她把屋子收拾得非常整潔。房間裡的東西,幾乎都沒有動,臨走前,她開啟了房間裡所有的電燈。
這個猶太女人,順著涅克拉索夫大街緩緩地走著。
老擦皮鞋匠還在街口上給人擦靴子呢。
她從他的攤旁走過,向老擦皮鞋匠點點頭,就走過去了。
老擦皮鞋匠還轉頭看了她一眼,心裡還想,她提個箱子幹什麼?
到了晚上,猶太女人房子裡的燈都亮著。
猶太流亡者社群裡的人,還以為這個德國女人沒有走呢。
德國女人的離開只有劉警官知道。劉警官在晚上巡夜的時候,他看到那個德國女人的房間裡全亮著燈,便走過去察看。
劉警官從窗戶那兒發現,房間裡早已空無一人了,而且房間裡的一切都井井有條。
劉警官坐在這個德國猶太女人的柵欄院裡,默默地吸起煙來。
不久,劉警官一家獲准搬進了這個猶太女人的住宅。。 最好的txt下載網
冬雨(2)
劉警官在德國女人的梳妝檯上,看到一張精美的小紙片,上面有一行用德文寫的字。
劉警官對德文一竅不通,他想了想,就把它扔掉了。
那一行德文是:我親愛的猶太流亡者社群,永別了。
那座會堂的拉比們離開猶太流亡者社群的情景,是流亡者社群有史以來最為隆重的惜別場面了。
那一天,中國政府方面,專門派來一輛大客車為他們服務。
猶太流亡者社群所有的教徒都跪在自己的柵欄院門口,為遠行的拉比們祈禱,為他們送行。
大客車裡的拉比流著淚,向信徒們揮手告別。
大客車像靈車似的,緩緩地向前行駛著。
傻子尤拉和袁寡婦也跪在自家的柵欄院門口,為拉比送行。
大客車裡的拉比,對傻子尤拉悲傷地喊著:
“尤拉,我的孩子,我在俄國也能聽到你敲鐘的聲音——”
傻子尤拉嘿嘿地笑了,說:“是的,拉比。”
那正是一個化凍的五月,猶太流亡者社群的土道很泥濘,雪水和泥水混在一起了。不過,不少柵欄院裡的迎春花都開了。
信徒們看著拉著拉比們的大客車,在涅克拉索夫大街上走遠了,他們覺得自己再一次被上帝拋棄了……
到了晚上,那座會堂靜悄悄地矗立在那兒,像一個黑色的影子。
那個自稱是法國人的猶太裁縫也走了。他去了澳大利亞。
老人家是自己走的。走的時候,許多當地的猶太人和混血兒都前去為他送行。
老裁縫臨走前,顯得神采奕奕,好像他是去斯德哥爾摩領取諾貝爾和平獎似的。
他邊走邊對送行的人講著一些小笑話。路上,一夥人歡聲笑語的。
裁縫的老朋友,就是一度和他的女人有染的那個張掛面,也在送行的行列之中。
有一段路,是那個猶太裁縫摟著他的肩膀像親兄弟一樣地走著。
他們都想說什麼,但什麼也沒有說,就那麼很配合地走著,放聲大笑著。
猶太裁縫走後,張掛面和猶太裁縫的女人就正式同居了。
如果真的是愛情,誰也阻擋不了!
假如只是性愛,恐怕也難以阻擋。
朋友,對於看不懂、也想不明白的人間事,就背過臉去吧。
那個叫瑪拉的女教師也離開了猶太流亡者社群。猶太僑民學校黃了,沒有猶太孩子去那裡讀書了。
這裡已經改成了中國孩子的學校了。
這幾年,當地的中國孩子像雨後春筍一樣茂盛起來了。
而且,猶太流亡者社群一帶的中國居民房也多了起來。
在涅克拉索夫大街上走動的,大多是中國人,而洋人已經寥寥無幾了。
那家敖德薩餐館改成了朝鮮冷麵館了,是由那個猶太人的一家經營著。
那家麵包房還在,不過,現今的老闆不是老麵包師,而是他的兒子“大餑餑”了。
達尼已不做郵遞員工作了,現在是那家中國學校的外文教師了。
流亡的外國人還有猶太人——猶太流亡者社群的開拓者們都要走了
《和上帝去流浪2》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