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慶閱兵隊伍中,獲得了熱烈的掌聲。崇拜英雄,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一樣的。
偉人巴斯德
19世紀的法國,工業革命進一步發展,政治鬥爭尖銳,各種思想派別爭論激烈。在巴黎的一幢小樓裡,遠離喧囂的政治鬥爭,有一個人正在進行另一場鬥爭,這是關係人類生存的鬥爭。
在巴黎十五區的一條小街上有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研究所——巴斯德研究所。我們利用法國國慶前使館工作相對較少的空當,應巴斯德研究所所長的邀請,參觀了這間聞名遐邇的研究所。
巴斯德研究所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研究所本部,許多實驗室都在那裡;另一部分是研究所舊址,1888年,巴斯德研究所在這裡正式成立。就在這裡,科學家巴斯德度過了他生命中最後的七年。
實驗室大樓顯得有些陳舊,但維護得很好。每個實驗室都顯得很乾淨,井井有條。所長帶我們稍微看了一下實驗室的規模,就把我們領到了研究所舊址,現在是巴斯德故居博物館。
這是一座具有19世紀建築風格的三層樓房,第三層是閣樓。地面一層用作陳列室,陳列著各種各樣的培養試管、玻璃瓶、天平、偏振計、高壓消毒鍋、顯微鏡等,看過馬路對面的現代化實驗室,覺得這些儀器都“土得掉渣”。巴斯德就是用這樣簡單的儀器幹出了驚天動地的事,拯救了無數的人。
故居里有兩幅油畫引人注目。一幅是巴斯德父親的肖像。這是巴斯德20歲離開家鄉到巴黎求學時給他父親畫的。巴斯德從小喜好繪畫,而且畫得也不錯,但他父親覺得畫畫沒前途,送他去巴黎上法國有名的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愛因斯坦和許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母校),從而改變了他的一生,人類因此而受益。我相信,巴斯德的藝術修養對他後來從事科學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藝術家善於觀察,作為化學家、生物學家的巴斯德也是從觀察中得到了新的科學發現。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是緊密相連的。另一幅畫是巴斯德畫的他夫人的肖像,一位端莊、賢淑的婦女,她始終支援巴斯德的科學研究。當巴斯德廢寢忘食地在樓下做試驗時,每天晚上,是他的妻子拉響掛在樓梯口的鈴,催他吃飯。
故居里許多藝術品都有自己的故事。一隻漂亮的孔雀石花瓶上,刻的不是什麼奇花異草,而是麥芽、蠶繭等與巴斯德研究成果有關的圖案。這隻花瓶是德意志帝國奧登堡王子送的,為感謝他精心治癒了被狼咬傷的德國農民。巴斯德的肖像是法國著名的肖像畫家博納畫的。丹麥啤酒商為感謝他拯救了啤酒工業,請博納畫了送給他的。
誰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就會感謝他,紀念他。1895年,巴斯德去世了,享年73歲。巴黎有一個先賢祠,雨果、居里夫婦都安葬在那裡。但巴斯德臨終前立下遺囑,要求死後仍與自己奮鬥一生的事業、與自己的同事們在一起。人們尊重他的意願,把他葬在故居的地下室裡。
地下室莊嚴肅穆。一條長長的走廊通向巴斯德的靈柩,牆上掛著巴斯德研究所歷屆所長的肖像。他們都是為人類做出過貢獻的傑出科學家,但是在他們的肖像下,只有簡單的一行字,表明他們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
走廊地面由彩色瓷磚鑲嵌的馬賽克鋪成,它以藝術形式總結了巴斯德一生的成就:上面有葡萄、小麥的圖案,有瘋狗、桑蠶的圖案,也有他使用的儀器……
巴斯德的研究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法國的葡萄酒業是其經濟的重要支柱,但葡萄酒經常變質。1863年,巴斯德應拿破崙三世的要求,研究了這一問題,發現葡萄酒釀酒過程中,由於接觸了灰塵,灰塵帶有細菌,影響了葡萄酒的發酵過程,他創造了以55℃低溫消毒的方式消滅寄生的細菌。這一辦法使法國葡萄酒業得到了大發展。
1865年,法國、義大利、奧地利及中亞一些國家的絲織業由於蠶卵遭受病蟲害襲擊,瀕臨破產,巴斯德潛心研究,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害病的蠶身上都有發亮的斑點,找到了侵入蠶卵的細菌——蠶孢子蟲,拯救了歐洲的蠶絲工業。
歐洲人愛喝啤酒,但當時啤酒在釀製的過程中,經常變壞,使啤酒發苦。巴斯德發現這是一種細菌在作怪,就教會啤酒製造商對麥芽汁進行消毒,從而解決了啤酒變質的問題。
他還征服了對人類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的狂犬病,發明了狂犬病疫苗……
巴斯德從研究發酵,發現了細菌的致病作用;為防止細菌侵入人體,他提出了對醫療器械進行消毒的做法。他建立的細菌理論、消毒法、傳染病的防治理論以及
《法國的基本外交政策》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