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記得有一次,喝完了水瓶子得扔吧,但是我覺得第二天還要用,就捨不得扔。不過拿一個空瓶子在手裡有點不好意思,就裝一點自來水拿在手裡帶回家。那次坐地鐵,被一個要飯的老太太攔住,說能不能把水給她喝?我又不能說這是自來水,又不能不給她喝,就把瓶子送給她了。”

“當你拿一瓶水在北京城裡來回跑的時候,你那時候的壓力是什麼?”

“茫然,對未來的茫然。因為我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明天做什麼?我就是每天約人、採訪,寫稿。我不能想未來的事,因為我一想就會害怕。

“後來想明白了,底線就是回去,所以就不害怕了。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做吧,這就是我當時的心態。

“我在那時候還寫歌呢。寫了《山丹丹》、《小屋》《浪跡天涯》《小妮妹妹》。那個地方上廁所要跑到外面的衚衕裡,是一個破的,像農村的茅房。有時我想,這是北京嗎?覺得怎麼像農村?像一個邊遠山區的農村?衚衕裡有賣菜的,廁所也是破舊的,有成群的蒼蠅。有時候我恍惚之中會覺得這不是北京。”

“你覺得離夢想近了還是遠了?”

“我是瞬間的恍惚,但是我很容易回來。我只是忽然覺得這不像在北京,但是我平時還是回到理性的成分,我還是在尋求我的夢想。

“H在家跟房東關係不是很好,但是我跟房東關係很好。H可能不太講衛生,房東就特別不喜歡。就跟我說,說你們趕緊回去吧,在北京可不好闖,他說同事有一個親戚是一個歌手,多難哪,好多年了還那樣,趕緊走。我說是是是,只能跟他閒聊。因為沒法溝通,不可能去溝通的。他說他的,我就想我的,該幹嘛幹嘛。

“我們買了一堆報紙,看資訊,還有看CCTV‘東方時空’的流行金曲。95年流行音樂的崛起跟這個欄目的推動有很大的關係。《大中國》、《阿蓮》、《梅》、《中華民謠》、《水缸裡的月亮》、《斷翅的蝴蝶》、《女孩與四重奏》等等,都是這裡推出來的。”

七 採訪北京音樂人

“北京當時有一個音樂人叫黃燎原,他在漢唐文化公司做了一個叫不插電(Unplugged)的演唱會,不插電(Unplugged)的形式是我後來就職的MTV在美國首創的,當時我不知道。黃燎原是公司的音樂總監,他在做這個活動。報紙上有宣傳,有公司的電話。我就打電話去問,約了時間,就去採訪。而且就在理工大學,他們公司在理工大學租的房子。後來就跟黃燎原見面,溝通,並介紹H是歌手。

“我是一個特別能溝通的人,我跟採訪物件之間的溝通,除了我去了解他,我同時也讓他了解我,這是一個互動,他越瞭解你就越想說。我為什麼跟大家保持很好的關係,是因為他們也瞭解我。這樣聊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他就說6月25日不插電演唱會,到時候可以去看。

“回家我就寫稿,我寫《黃燎原印象》,我的第一篇專訪就是《黃燎原印象》。當時只是想寫,後來連著寫,突然覺得寫了好多,10多篇文章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那時候也是用筆在紙上寫?”

“在紙上寫,沒有電腦。我寫著寫著發現我可以做系列,當時我就突然有一個念頭,我說我要寫音樂界的人物印象,因為每個人物都是寫的印象。”

“就是寫音樂人的群體?”

“對。《黃燎原印象》以後,我整理了一下,寫了很多人物印象,我覺得我應該出一本書,當時我冒出這個念頭:寫書。我後來去了出版社,說要自費,要幾萬塊錢。但是哪有錢啊?我也不管,繼續寫。

“我在正大國際採訪了倮倮、孫悅、江凌。江凌是正大國際的總經理,她的媽媽是無錫人。她當時特別鼓勵我。所以半年以後我到了Channel[V]參加《音樂生活報》年會的時候,她也在。我對她說‘非常感謝你對我的支援和鼓勵。’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好朋友。”

“那時候你是最狼狽的嗎?”

“是,剛到北京。我採訪的第一個是黃燎原,第二個就是江凌。後來採訪倮倮,一邊採訪一邊聊,聊到最後他還沒有說的話我就可以替他說出來了,他就說‘你可以代替我採訪了,你說的話都是我要說的。’”

“你和藝人有一種天然的溝通,你和他們的共同點在什麼地方?”

“我不管他們是不是藝人,我在跟一個人對話。作為人之間對話很多東西是有共鳴的。”

“他們能夠可以和你實現精神上的溝通嗎?”

《走在娛樂界的邊緣是什麼》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