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古詩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年12月間,萬里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農村工作會議。各地傳來的訊息,幾乎都是“隊不如組,組不如戶,不包到戶穩不住”,小組討論中越來越多的人發出呼籲,“應當給包產到戶上一個社會主義的戶口”。但是,這可不是簡單的事,隨隨便便就可以寫到中央紅標頭檔案上去的。為了慎重,沒有趕時間。檔案反覆研究修改,書記處幾次討論審查,最後透過時已經來不及在年內發出,只能作為1982年的一號檔案了。
第一個一號檔案最關鍵的一句話是:“目前實行的各種責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額計酬,專業承包聯產計酬,聯產到勞,包產到戶、到組等,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不管採取什麼形式,只要群眾不要求改變,就不要變動。”簡單地說,包產到戶被正式確認為社會主義農業生產責任制的一種形式了。
第一個一號檔案作為一號檔案帶有偶然性,但是它給包產到戶上了社會主義的“戶口”,受到億萬農民熱烈的擁護,歡呼“吃了定心丸”。*對這件事特別高興,連說最好每年來個一號檔案,以顯示其連續性、重要性和權威性。這真是萬里求之不得的事情,“地方糧票”終於變成“全國糧票”了。
連續5個一號檔案從此開始了。中央領導和億萬農民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心連心的,5個一號檔案成了農村改革最重要的標誌。
1982年是包產到戶向全國總進軍的一年。包產到戶的社會主義性質得到了第一個一號檔案的肯定,頓時增添了無限的力量。兩年前農業檔案提出“三個可以”,農民把前兩個“可以”甩在一邊,對後邊那個“也可以”卻大幹特幹。現在檔案肯定包產到戶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責任制的一種,農民又紛紛撇開其他,認定這一種大幹特幹,使之迅猛推廣,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匯成不可阻擋的巨大浪潮,壓倒各種責任制形式上升為最主要的責任制形式。社會輿論也倒向包產到戶這一邊,獨木橋變得比陽關道更陽關道了。
1982年,在連續3年豐收之後又一次奪得了大豐收。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循例派人分赴各省調查研究,綜合分析,反覆討論起草了一份檔案,共有14個問題,涉及農村改革各個方面,並提出一個驚人的論點,認為家庭聯產承包制有統有分,彈性很大,把土地公有與家庭經營相結合,是中國農民在黨的領導下一個偉大的創造,是*主義關於合作化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發展。*、萬里曾經擔心這些提法在書記處討論不容易透過,不料開會時幾位曾經不贊成包產到戶的老同志,卻說原來自己擔心這擔心那,看來還是思想解放不夠,不瞭解農村的新變化。也有個別人不吭氣,可能心裡不以為然,但是效果如此明顯,大家都贊成,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還有位更資深的老同志興奮地指出,這件事的意義不能低估,儘管不能公開對外講,但應當認識到,家庭聯產承包實際上解決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一個長期沒有解決的大問題。
原載《炎黃春秋》2001年第7期
中央五個農村一號檔案誕生記(1)
……圍繞包產到戶的一場新舊思想鬥爭
◎許人俊
我國農村的改革是引起世界矚目的一件大事。這一改革是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開始的,它不僅使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且推動了城市以至整個國民經濟體制的巨大變革。
農村改革以包產到戶……家庭聯產承包製為突破口,透過它破除長期存在的一大二公、權力集中的人民公社管理體制,拋棄平均主義和吃“大鍋飯”的分配辦法。這是經濟領域的改革,更是政治思想領域的一次偉大解放。
一、粉碎“四人幫”後,廣大農民迫切呼喚改革,但“左”的條條框框太多,農業學大寨和大批促大幹之風仍在全國盛行,從地方到中央新舊思想鬥爭激烈。中央紅標頭檔案對農村改革尚未開放“禁區”,改革阻力重重1976年秋,“四人幫”被粉碎,“*”結束。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同志在全會前夕深刻地指出:“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國”。他還強調:“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三中全會接受小平同志的講話精神,果斷地停止使用“
《轉折複句的例子》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