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5部分 (第1/4頁)

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何兄有何想法?”

“什麼想法?”何進還在深思著,一時沒反應過來。

“蒙古軍的戰法。”趙誠問道。

“我一直以為蒙古軍只是有快馬,加上弓馬嫻熟,才能取得中原與西夏的接連大勝,如今看來我只不過是井底之蛙罷了。”何進有些氣餒。

“那你說說看蒙古軍到底有何長處?”趙誠卻追問道。

“我們從蒙古一路行來,雖在蒙古大草原,四面無敵,然而大軍行動,也是偵騎四出,達一二百里之遙,唯恐有埋伏。交戰後,某道可進,某城可攻,某地可戰,某處可營,某方有敵兵,某所有糧草,皆責辦於哨馬回報。”何進道,“此乃行軍之道也!蒙古人這行軍打仗皆暗合兵法!”

“進如山桃皮叢。”趙誠道,“蒙古許多地方的山都有山桃皮樹,從山頂生到山腳,遠遠望去這種矮樹幾乎無處不在,這探馬偵騎就如同大軍的耳目,應該廣佈眼線,讓主帥可以謀後而定,也不會讓敵軍有可趁之機。”

“公子所言極是,然我觀蒙古軍不僅行軍之道頗符兵法,這野戰更加收放自如。”王敬誠道,“不見利不進,動靜之間,知敵強弱,百騎環繞,可裹萬眾,千騎分張,可盈百里,摧堅陷陣,全藉先鋒,衽革當先,例十之三,凡遇敵陣,則三三五五四五,斷不聚簇為敵所包,大率步以整而騎宜分,敵分亦分,敵合亦合,故其騎突也,或遠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沒,來如天墜,去如電逝。謂之鴉兵撒星陣,其合而分,視馬策之所向;其分而合,聽姑詭之聲以為號。自邇而遠,俄傾千里。”

王敬誠這一番評價,讓趙誠很驚訝他也懂軍事,只是聽來太煩瑣,趙誠道:“這不過是大迂迴大包抄之道,利用騎軍聚散自如的靈活性,行閃電戰!”

“閃電戰?”劉翼是個真正的書生,可不懂這些,“那為何中原不能練成這樣的一軍呢?”

“中原金國也不缺馬,但是卻少善騎者,女真人已經習慣了定居的生活。這騎軍雖然賓士快如閃電,忽聚忽散,讓敵軍疲於奔命,然而若想如臂指使,卻是極難。其一,人馬需合一,此為先決之利;其二,散而不亂,紀律嚴明。蒙古軍士都是從小就善騎馬,操馬自然是嫻熟,加上中原的兵器與技巧,行軍時小心萬分,交戰時,又善用騎軍之長途奔襲和靈活之性,部屬以嚴格的軍紀與訓練,整齊聚散皆有序,以聚散不定之策,迷惑敵軍,形成長途奔襲,側翼包抄,力求在區域性形成以多攻少的局面。”趙誠道。

趙誠見這三人有些消沉,便說道:“這天下並非只有蒙古人會用騎軍,諸位不必如些。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殆也。這征戰之道,怕的就是不瞭解對手。”

趙誠口中這麼說,自己心中卻是有些擔憂。

“中原或是宋國,要想養一支騎軍,實屬不易,往往騎軍行動,不得不有糧草隨行,還必須分兵保護輜重。”何進道,“漢武帝時,雖有衛、霍之勇悍,然國家最後入不敷出,不得不停止征伐。”

“效仿蒙古人也不失為一良策,因糧於敵!”王敬誠斷然道,“只是犧牲必然很大。若是學摩訶末據城而守,只能被蒙古軍各個擊破,死的卻是漢軍和契丹軍。野戰卻又是蒙古軍最擅長的,若是想在野戰中擊敗蒙古軍,恐怕得付出百倍的代價,一要有馬,二要有騎兵,三要有不輸於蒙古軍的好的戰法。三者缺一不可。難、難、難!”

王敬誠連說了三個“難”,臉上很是憂慮。這或許也是一個不得以為之的辦法。趙誠覺得這幾人在蒙古人的大軍之中,卻想著如何擊敗蒙古人,真是一件很怪異的事情。要是鐵木真知道,不知會不會鬱悶至死!

~~~~~~~~~~~~~~~~~~~~~~~~~~~~~~~~~~~~~~~~~~~~~~~~~~~~~~~~~~~~

注①:【答失蠻】又作“大石馬”,波斯語為“學者”的意思,是伊斯蘭教中有一定地位教士的稱號。

第十一章 征服與反抗㈣

趙誠隨著鐵木真的大軍花了三個月穿過了沙漠,已經是龍兒年(1220年)的三月,趙誠在沙漠中度過了自己十五歲的生日。這裡已經是不花剌城外綠洲的邊緣地帶。

這一路穿越沙漠,所有人都人困馬乏,鐵木真決定暫時休整,一邊派出探馬偵察不花剌城的軍情。

在鐵木真穿越沙漠將藥殺水遠遠地甩在身後的時候,朮赤等三路大軍正在掃蕩藥殺水沿岸各城。一個又一個好訊息傳來,這對蒙古人來說是好訊息,但是對於河中地區的人民來說

《普天之下率土之濱是什麼意思》 第5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