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序
將張愛玲、蘇青、胡蘭成3人放在一塊寫,是自然的。張愛玲與蘇青同為20世紀40年代上海淪陷區文壇上最顯眼的女作家;胡蘭成與蘇青是大同鄉,他與張愛玲結識,也是透過蘇青,他與張愛玲更有一段被世人津津樂道的所謂“傾城之戀”。他們3人之間,不僅有許多交往,在文學創作、人生思想方面,還有來回的、深入的影響。這就使得將他們3人作對比,不僅可以,也有意義、有意味、有意思。事實上,在以往出版的研究文獻中,論述他們其中一人而涉及另外兩人的,佔了很大比例,足以證明3人之間關係的相互牽扯,只是尚無一本像本書這樣,將三傳主從出身一直“比較”到老死的著作。
筆者作為較早關注張愛玲研究的作家,除了張愛玲傳記外,還出版過首部蘇青傳記,並於20世紀90年代,首次提出應在張愛玲研究之外研究胡蘭成。如今這本《他們仨》就要付梓,回頭想想,大概也是一種意識終於結出的果吧?
大陸的張愛玲研究,如果從20世紀80年代起算,迄今已近30年了。在如許長的時間裡,在張愛玲熱持續不退的社會背景下,張愛玲從文字到人生,“多肉”的部分已經被一批又一批的“食客”嚼啃得差不多了。研究者若非視力過人,早已經面臨拾人牙慧的窘境;讀者若非反覆咀而不厭,也已面顯疲憊之色。張愛玲研究今後的出路無非兩條,一是精耕細作,一是另闢蹊徑。基於這種考慮,筆者兩年來,先後出版了《深豔——藝術的張愛玲》、《色,戒不了》,如今又有這本《他們仨》,算是對這兩條路的試腳吧。
作 者
2008年元月於南京小倉山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人物簡介
1920年出生於上海。祖父是清朝名臣張佩綸,祖母是清朝重臣李鴻章的千金,父親是紈絝子弟,母親是長江水師提督的女兒。4歲時,母親因夫妻失和而出國,父親將姨太太接回家。5歲開始念私塾,8歲開始寫小說,10歲入小學,11歲入上海聖瑪利亞女校,17歲高中畢業,19歲入香港大學。21歲因太平洋戰爭香港淪陷失學,次年回滬,不久開始以賣文為生,聲名鵲起。24歲與胡蘭成結婚,兩年後離異。抗戰勝利後,因與胡蘭成關係及在抗戰中的表現遭輿論指責。解放初期,離開大陸出走香港,後赴美,不久即嫁與一美國老者,旋因新夫中風加上經濟困頓陷入愁城,為生活所迫拼命創作電影劇本,直到47歲時丈夫去世,重負方釋。1995年,安然死於美國,享年76歲。著有小說集、散文集、電影劇本等。
1914年出生於浙江山鄉一個農家。外祖父是一個不第秀才,祖父是位舉人,父親是庚子賠款留學生,母親師範畢業。8歲隨父母遷居上海,入小學唸書。此前曾在祖父家的浣錦村讀過一兩年小學。11歲時父親病故,隨母親回到鄉下。12歲念初中,14歲訂婚,17歲初中畢業,20歲高中畢業。高中後考入南京中央大學,次年結婚,並因懷孕輟學。因生了個女兒,對於夫家家庭封建觀念深有感觸而開始撰文投稿。次年隨丈夫赴上海建立小家庭,30歲離家出走,後離婚。以創作自傳體長篇小說《結婚十年》成名,又創辦《天地》月刊,頗有影響。抗戰勝利後,因抗戰中與汪偽來往而遭輿論指責。解放後,改創作戲曲劇本,成績斐然。20世紀50年代被冤入獄,“*”中飽受折磨,1982年悽然病逝,享年69歲。著有小說集、散文集、戲曲劇本等。
1906年生於浙江省嵊縣下北鄉胡村。1919年高小畢業後,入紹興第五中學,次年入杭州蕙蘭中學,1923年被開除。1925年初婚。1926年曾於杭州郵政局工作3個月,後入燕京大學副校長室任抄寫文書一年,並旁聽燕大課程。20世紀30年代先後在中山英文專修學校、蕭山湘湖師範學校、廣西省第一中學、百色第五中學、柳州四中教書。抗戰前曾任《中華日報》主筆,抗戰中投汪,先後任《南華日報》、《中華日報》、《國民新聞》總主筆,曾任汪偽宣傳部政務次長、行政院法制局長、經濟委員會特派委員等職,主辦過《苦竹》、《大楚報》等報刊。期間與張愛玲有過短暫的婚姻。抗戰勝利後,逃匿浙江,先後在雁蕩山淮南中學、溫州中學、甌海中學教書。解放初期逃離大陸,經香港轉赴日本定居。1974年至臺灣文化學院任教,次年回日本。1981年於日本病逝,享年76歲。一生著述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學、歷史、自然科學諸多領域,1991年臺灣遠流出版公司出版有《胡蘭成全集》9冊。
《他們住在韓國嗎的英文》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