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冉閔的舊部 (第1/1頁)
煮茶喝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野王(今河南省沁陽市),位於黃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山腳下,東通鄴城,西至長安,向南越過黃河,經過孟津關,便可直抵洛陽。 所以說,野王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野王城高五丈,四面開門。更兼沁河從城外流過,引來沁河之水作為護城之河,使得野王之城更加易守難攻。 如今,在野王城中駐紮著一支軍隊,約有5000多人,由蔣幹率領。 蔣幹何許人也?冉魏皇帝冉閔麾下的大將軍。 當年冉閔兵敗魏昌城後,被慕容儁押至遏陘山斬首。後來,慕容儁派遣慕容評等人率眾圍攻鄴城(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 蔣幹此時還心懷希望,期盼冉閔返回,於是決定死守鄴城。 但是,此時鄴城之中還有劉寧及其弟劉崇帶領的3000名匈奴騎兵。 蔣幹怕這些匈奴將士心生二心,投降慕容儁,於是便派人準備暗中消滅這3000名匈奴騎兵。 劉寧、劉崇兄弟二人聽說之後,於是連夜帶領3000名匈奴騎兵逃離鄴城,逃向晉陽城。 此時,鄴城城中饑荒,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後趙時期留下的宮女幾乎被全部吃光。 燕軍臨近,大敵當前,城中又發生饑荒,蔣幹無奈,只好派人求助於東晉。 不想東晉王朝並不想支援蔣幹,又設計騙走了傳國玉璽。 外無援軍,內無糧草,於是長水校尉馬願、龍驤將軍田香二人開啟城門嚮慕容評投降。 蔣幹等人連夜出逃,皇太后董氏、太子冉智及諸王公卿皆被慕容評所獲,押解至薊城(今北京市)。 蔣幹無路可去,只好帶人來到野王,一邊利用沁陽之塹,一邊依託太行天險,安撫百姓,固守城池。 野王城的東邊是燕國,西邊是秦國。 說來也怪,燕國和秦國都沒有派人攻打野王,而是以野王為分界線,作為緩衝地帶,各守一方,相安無事。 如此,蔣幹就這樣幸運的存活了下來,並慢慢召集人馬。如今已發展到約有5000多人。 “什麼?陛下復活了?” 蔣幹雙眼暴睜,喜上眉梢,拉著一名將士地手道:“你快快細細說來!” 那名將士連忙道:“大將軍,據可靠訊息,陛下在皮氏縣(今山西省河津市),連續擊敗慕容評和拓跋什翼犍,又斬殺了駐守在河東郡的秦國將軍強勇。 如今燕國、代國和秦國正派出大軍圍攻陛下了!” 蔣幹聽聞,連連點頭,沉思片刻,大聲說道: “來人,集合兵馬,準備營救陛下!” 一時之間,全城皆動,5000名將士披甲執銳,準備外出迎接冉閔。 “大將軍,萬萬不可衝動!”申道生勸阻道。 申道生是太尉申鍾之子,素有謀略。 蔣幹看向申道生,臉色兇惡地問道:“為何?” 申道生道:“大將軍,如今陛下遠在河東之地,中間有太行山脈阻隔。此去行程千里,耗時數月,糧草根本無法補給,這其一也。 其二,我方將士僅有不到500騎兵,而慕容鮮卑、拓跋鮮卑和秦國將士過萬,均為騎兵。 若是兩軍相遇,不僅沒法救回陛下,反而白白地葬送了將士們的性命。” 蔣幹聽罷,點了點頭,認為申道生說得有理,於是又問: “那你認為如何是好?” 申道生道:“陛下驍勇善戰,英勇無比,吉人自有天相。我們不如固守此地,也算是為陛下留下一塊城池,以作將來發展之用。 另外,我們可以派出500騎兵,出天井關(太行八陘之一),悄悄前往,與陛下暗中見面,而後再接迎陛下來到野王城。 第三,我們還可以悄悄地與盤踞在上黨郡的張平聯絡,許予好處,結成聯盟,共抗秦燕。 如此,我們才能順利迎回陛下啊!” 蔣幹聽後,連連點頭,忽又臉色一變,看向申道生,說道: “可是,張平為人狡詐,反覆無常,只怕他不會與我們聯盟。” 申道生笑道:“這個大將軍儘管放心,只要有足夠多的利益,不由得他不與我們聯盟。” “什麼利益?”蔣幹疑惑地問道。 “我們可以如此如此,若是大將軍不放心,屬下可以親自前往,一邊前去營救陛下,一邊與張平聯絡。” 蔣幹聽後,哈哈大笑,“如此,便有勞道生了!” 當日夜,為了防止秦國和燕國的斥候發現,申道生帶著500名騎兵,乘著夜色出發,直奔太行山脈而來。 至天明時分,500名將士已經進入太行山中,而後沿著崎嶇蜿蜒的山路,開始向高都(今山西省晉城市)出發。 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省長治市)。 大將軍、冀州牧張平正爬在一張桌子之上,與身邊的幾名將領正在研究地圖。 張平,幽州代郡(今河北省蔚縣)人,原後趙時期幷州牧。為人性格狡猾,善於見風使舵。 後趙滅亡以後,張平先後向燕國慕容儁、秦國苻健以及東晉稱臣,割據上黨之地,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五胡十六國地圖》 第114章 冉閔的舊部(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