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佛堂蛇戰 (第1/3頁)
萊陽香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玉樹縣東南二十五公里有一座高山名為“巴塘山”,山崖上矗立著那座坐北朝南、遠近聞名的文成公主廟,典型的藏式平頂建築,殿堂正上方的巖壁上鑿刻有九尊浮雕佛像,依自然崖體鑿刻而成,主佛像是大日如來。
五人站立懸崖之上,壁立千刃,視野遼闊,身臨萬千佛像之中,我忽然覺得天地空曠,鏡臺清明,耳邊似乎流淌著陣陣宏偉博大的誦經之聲。滿眼盡是飄搖的彩色藏幡,摩崖石刻的經文《狗年經》更是給人一種祥和和仁愛的氣息。
田七緊緊跟在我後面,大牛和兩位考古專家各自負重部分行李,他三個人走兩步歇三步,跟在最後面。我興致極高,所以一馬當先,領著大家圍著懸崖轉悠了老半天,雖說算是玩了一把一覽眾山小,但大家心裡都一百個不願意,高山之巔的小路大多臨涯而建,頭頂山風咧咧,足下萬丈深淵,關鍵每個人都揹負著很重的行囊,一個不小心,弄不好就粉身碎骨。
田七累得夠嗆,忽然一屁股坐地上,死活不肯起來,其他人見狀,紛紛就地賴著不走,無論我如何催促就是沒一個聽的。
我端出小鏡子,脖子上的金錢豹顏色竟然變淡了,半個小時之前還是紫色正濃,我臉上露出了笑容,恨不得立刻爬進文成公主的墓室,然後磕著頭把玉如意上的幻魔血鑽放進她老人家的棺材裡,這事大概就告一段落了。
問題是,巴塘山這麼大,文成公主的墓葬在哪裡呢?我一個人著急地來回打轉,其他人漠不關心,似乎尋找古墓是我一個人的事情,跟他們牙根無關。
大牛嘿嘿說道,天寧哥你休息會吧,五人隊伍,你是統帥,累倒了我們就徹底群龍無首了,別說墓葬了,我們能不能回家還得燒香拜佛呢。
田七噌的一下站起來,單手叉腰仰頭朝天,嘴裡豪言壯語說道,死有重於泰山,有輕如鴻毛,如若死在大日如來的手心裡,熟睡在文成公主的懷中,我寧願聽著梵歌死去,寬廣的貝納溝啊,我的靈魂供奉在你的香火中,永不停息。
大家一齊鼓掌喝彩,我去,這丫頭平日心藏不露,這一鳴驚人的即興詩歌頗具大家風範。我忍不住笑著說,小李你趕緊記上大名鼎鼎七仙女的詩作,他日找個工匠雕刻在摩崖石壁之上,這也算是千古絕唱啊。
嬉戲了一番,大家頓覺疲勞消除,王助理一邊拍打著屁股上的泥土,一邊建議我說,拜菩薩要燒香,找墓葬是不是要找文成公主?佛堂內佛像眾多,文成公主是神的化身,塑像位列其中,一般意義上講,佛神不同道,藏民和這裡的漢人更願意把她看成佛和神的化身,即是一種千古寄託,也是愛情和仁愛的典範。
我一想也是,藏王墓中文成公主墓是衣冠冢,紅廟裡的塑像是後期吐蕃人建立的,如果看看此地的塑像,或許就能尋找到一些文成公主墓葬的線索。我們第二次再次來到佛堂大殿,裡面沒有遊客,五個人便開始分工檢視,我刻意讓實習生小李跟我在一起,他懂藏文和吐蕃語,方便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文成公主塑像威嚴慈祥,雙腿盤坐在蓮花基座上,她淡淡地目視遠方,那個方向不是藏王墓而是千年之前的大唐故土。不知為何,我總覺得她的眼神無比淒涼,幽怨中帶著絲絲的哀傷,悲憫之中夾雜著深深的祈願,為了藩唐盛世?還是為了千年的等待?歷史已成昨天,故事流傳千古,文成公主的神話深入人心,更多的是那種揮之不去的愛戴和追悼。
貝納溝在藏語中是一萬本經佛經藏溝的意思,據說是萬佛經書幻化變成所有的山石,只有得道高僧才能看得見,貝納溝是當年文成公主遠嫁西域的第一站,她非常喜歡這裡的山水,而且住在這裡的行宮達三日之久,這在當時是不可理解的,傳說,貝納溝是迎親隊伍和送親隊伍匯合的地方,因為極具歷史意義,公主臨死時主動要求子民將她葬在這裡。
旅遊淡季,又趕上下午,前來拜山燒香的遊客寥若晨星,這也省去了我們不少麻煩,甚至門口連個放哨的人都不用安排。公主的蓮花基座刻有藏文和漢語兩種文字,主要是一些藏經之類的,基座是圓形的,也沒有前後左右之分,最奇怪的是沒有記載建造者的名字,好像是刻意隱瞞這一點。
我興致勃勃地告訴大家,這個公主塑像就是姑師人建立的,藏文和漢語兩種文字並存,雖然書寫的是一部藏經,但它恰恰說明當時確實有漢人參與塑造過程。
王助理沒有絲毫高興,他說你說的意思,我們大家都明白,就算能證明她被悄悄葬於附近,但莽莽大山和深深溝谷中尋找無疑大海撈針,五人之力如何尋找一個被埋藏千年的墓葬呢?
《青銅貴還是黃銅貴》 第7章 佛堂蛇戰(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