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 (第1/4頁)
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章《老毒物進劍閣》,哦,不,應該是《賈詡進劍閣》。
第十九章 賈詡進劍閣
青衣儒衫,二小童捧書挑擔,賈詡飄飄然走到戒備森嚴的劍閣城樓下,對著遍佈殺機的關牆之上郎聲道:“請轉告賈老將軍,就說故人賈文和來訪,商議交換戰俘之事。”言罷,賈詡回頭,只顧欣賞景色去了。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如果說劍閣只是一個普通關隘的話,那董卓軍以前經過的葭萌關和陽平關不過是低矮平坦的小山丘而已,劍閣處於兩座直插雲霄的高山之間,生生掐住入川咽喉,僅有一道凌空飛建的棧道與劍閣相通,石梯飛橋,險峻難行,道路兩旁皆是懸崖峭壁,筆直如鏡,猿猴難攀,棧道之下二三十丈,是水聲震天的激流飛瀑,打著旋渦奔流而下,視之使人頭暈目眩,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雖說早聞劍閣險峻,但真正親眼所見,董卓軍軍師賈詡還是不禁為劍閣之險峻壯觀昨舌,賈詡愁眉苦臉的仔細打量劍閣之前的地形,心中盤算如果要強攻這蜀中第一險關,要投入多少兵力,又要損失多少兵力,盤算半天,賈詡得出一個結論,關前地形所能佈置兵力是絕對不夠了,如果賈龍在棧道上作手腳,激戰中棧道忽然坍塌,那自軍就有可能被生生斷為兩截,陷入死境。
思來想去,賈詡還是沒有把握在外部強攻下這川中險關,只得立於劍閣關前搖頭嘆道:“惟蜀之門,作固作鎮,壁立千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
“文和先生好雅興。”賈詡背後忽然響起一個溫厚嚴正的聲音,賈詡回頭細看,見是賈龍已經親率關中眾將來迎自己了,賈龍微笑道:“多年不見,文和先生益發瀟灑飄逸了,簡直就是神仙中人。”
賈詡忙抱拳道:“老將軍過獎,邊章一別已是多年,老將軍神武依舊,真是老當益壯。”
賈龍並不吃賈詡灌的迷魂湯,而是正色道:“文和先生太過獎了,當年若不是西涼鐵騎獨自拖住五路羌兵,賈龍早葬身草原,那還有機會在此與先生敘舊,太師與文和先生的恩情,賈龍沒齒難忘。”
賈詡與賈龍這兩個家門同姓兼老戰友外加現在的敵人在這敘舊,旁人卻聽得目瞪口呆,他們今天才知道,原來賈龍和董卓以前還有並肩作戰的經歷,聽賈龍的口氣,董卓還救過賈龍的命。只有監軍張松聽得心花怒放,看著賈詡和賈龍的眼光讓人覺得他看到一個大寶藏一樣,兩隻老鼠眼都在往外放光。
客套一番之後,賈詡故意不說此次的主題——用賈龍的徒弟張任交換吳懿,總是顧左右而言他,賈龍無奈,只得將賈詡請進劍閣商議,賈詡大喜,欣然從命。當然,賈龍還不至於傻到帶賈詡去參觀劍閣的佈防情況,但賈詡關心的也不只是這些,踏進劍閣之後,賈詡的那雙細眼就不停打量關內事務,主要集中軍士的裝備、精神面貌、飲食狀況和住宿情況等等,以及劍閣諸將的反應,從細微處觀察諸將之間的關係,尤其是一直和董卓軍有勾搭——只是最近被楊松事件嚇得不敢再和董卓軍聯絡的張松,更是賈詡觀察的重點。
賈詡磨磨蹭蹭的到達大廳之後,兩家分主客坐好,賈龍開門見山道:“文和先生,先頭你在關下說願用張任交換吳懿,請說明原委,我們也好協商。”
賈詡拱手道:“事情是這樣,那吳懿是太師愛將,張任是老將軍學生,兩人各為其主,在戰場上不幸被擒,太師心疼愛將,老將軍自然也心疼徒弟,所以太師遣小生至此與老將軍商議,願以張將軍交換吳將軍,不知老將軍意下如何?”
“不行!”一個少年將軍一口拒絕道:“那吳懿本是我祖父的子侄,我祖父待他恩重如山,可他卻在兩年前不辭而別,投奔了董賊,忘恩負義,罪該不赦,豈可交還董賊?”那少年大約十五六歲,生得唇紅齒白,眉清目秀,一表人材,只是眉間的那股傲氣甚是讓人討厭。
不知甚的,那少年將軍一口拒絕,賈詡卻心中大喜,忙問賈龍道:“賈老將軍,這位是?”
賈龍不動聲色,淡淡道:“文和先生,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我主劉益州的長孫劉循。”雖然提到劉循時賈龍語氣之中甚是恭敬,但劉循卻得意洋洋,毫無謙遜之色,態度傲慢之至。
雖然劉循態度非常無禮,但賈詡非但不生氣,還差點笑出聲來,恨不得撲上去親劉循幾口,但老狐狸賈詡卻沒有衝動,而是滿面堆笑道:“劉將軍少年英雄,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賈詡只恨無緣相見,今日蒙天之幸,得見人稱‘益州小宋玉、西蜀小李廣’之稱的劉公子,足慰平生了。”
《三國董卓是怎麼死的》 第10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