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者:高陽

宣告:本書由霸氣 書庫 (。。)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下載後請在24小時內刪除。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一登萊青道的轄區甚廣,西起益都,東迄榮城,北自蓬萊,南至嶗山,這三面環海的整個山東半島,也就是當年齊桓公稱霸的大部分地區,都歸登菜青道潘霨所管。

道臺衙門一向設在登州府治的蓬萊。在明朝,這裡是防倭的要地;倭寇的剋星戚繼光,便生長在蓬萊。入清以來,蓬萊帆牆雲集,商務極盛。因此,咸豐十年的《天津條約》,迫於英國的城下之盟,在原定的“五口通商”之外,南北加開十三個“口岸”,其中便有登州的蓬萊——北方新開口岸三個,是牛莊、天津、登州;特設“三口通商大臣”,專責管理這三個地方與洋人通商的事務。

哪知到了同治元年,勘察新開口岸之時,洋人對蓬萊忽有異議,認為港口太淺,巨舶出入不便,要求另換一處。

這另換的一處,也在登州,屬於登州府福山縣管轄,土名叫做“煙臺”。而“大清一統志”不載其名,洋人就只好以山為名,管它叫芝罘。芝罘卻是個大有來歷的古名,秦始皇二十八年登芝罘立石;二十九年登芝罘刻石;三十七年至芝罘射巨魚。封禪書所記八神,第五位名叫“陽主”,杞於芝罘,都是這個地方。到了漢朝,武帝太始三年登芝罘,浮大海而還,亦就是這個地方。

這曾為千乘萬騎的帝輿大駕之所集的芝罘,在明朝淪為濱海的一個荒涼的漁村。由於在此曾設烽火了望臺備倭,所以土著稱這個漁村為煙臺。如今,盛極而衰、沒沒無聞達千餘年之久的芝罘,終於沾了洋人的光,又大交鴻運了!

煙臺三面負山,一面臨海;芝罘山環抱於西北,煙臺山兀峙於東南,崆峒島屏障於東方海面,港灣內水深風靜,是棲泊巨舟的上佳地點。所以,一向是苦力“下關東”或者飄洋過海去闖天下的這個出口,隨著艨艨巨舶的不遠千里而來,一下子變成商賈雲集、五方雜處的大地方。不過兩年的功夫,市面繁榮得非蓬萊所可望其項背了。

煙臺的風水一轉,也為登萊奇道潘霨帶來了好運。因為煙臺新設一個海關,稱為東海關,歸登萊奇道所管。這個缺雖不比管江海關的蘇松大道以及管津海關的天津道那樣日進斗金,卻也算是一個肥缺,有足夠的力量,在幕府中養幾個吃閒飯的門客。

※ ※ ※潘霨的門客,大都是他的蘇州同鄉。其中之一,名叫洪鈞。

洪鈞字文卿,原籍安徽歙縣東鄉人,是宋朝名臣洪皓的後裔。到了洪鈞的父親,遷居蘇州,賣酒為業,早就下世。洪楊造反,洪鈞奉著寡母輾轉流離,最後到了山東。

山東的市面,相當安定,不必擔心“長毛”會打過來。只是洪家母子倆有限的資斧,已經花得差不多了,必得想個謀生的法子,才不致流落他鄉。

洪鈞的書讀得很好,而且已“進學”成了秀才。“秀才乃宰相之根苗”,這話一點不假,所以洪鈞恥於繼承父業;再說賣酒要本錢,亦是一大難事。想來想去,只有走一條讀書人不得意時常走的路子:遊幕。

讀書人的得意,自是從科場中直上青雲。頭一年秋天鄉試中了舉人;第二年春天會試中式,便是兩榜進士出身,稱為“聯捷”。等殿試下來,發榜授職,至不濟也是個“遇缺即補”的“老虎班”的州縣“大老爺”。不足週年的功夫,一名白丁可以一躍而為傲視“風塵俗吏”的新貴。無奈江南為“長毛”所“蹂躪”,咸豐十一年辛酉正科、同治元年壬戌恩科的鄉試,都不曾舉行。洪鈞自知秋風得意的日子,為時尚遠;死心塌地作不得意的打算。想起同住在客棧中的一位同鄉,老於世故,正好請教。

他這位同鄉姓朱,是個捐班的縣丞,分發在山東候補,缺未補上,卻派了兩回“河工”上的差使,狠摟了幾文。單身一個人住在這隆發客棧,夜夜有流鶯相伴。洪鈞去得太早些了,驚動了雙宿的野鴛鴦,不免抱歉。

“不相干,不相干!”朱縣丞是很放得開的性情,居然將洪鈞延入寢室,而且喚起“姑娘”來見客:“金鳳,你總說我生得又黑又胖,不像蘇州人。喏,現在你來看創,蘇州的白面書生是啥樣子。”

那金鳳嬌小玲戲,一張臉生得極甜,與人高馬大的北地胭脂,風致大不相同。此時嫣然一笑,向客人問道:“貴姓?”

“我姓洪。”

“洪少爺請用茶!”

“算了,算了!”朱縣丞攔她倒茶,“你不想想,

《狀元娘子全文》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