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4章 酒誥勸酒 (第1/1頁)

酒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宇文邕上任後,面對堂兄宇文護的專權,並沒有像兩個哥哥那樣針鋒相對,而是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麻痺宇文護。 宇文護見這個堂弟對自己極盡阿諛奉承,並沒有放鬆警惕,倆人就這麼著都小心翼翼的維護著並不牢靠的關係。 宇文護帶隊攻打北齊,結果一敗塗地,這次出征使宇文護在北周的威望大打折扣,也為宇文邕剷除專權提供了機會。 公元572年,去同州出差回來,同州就是現在的陝西大荔。宇文邕親自到宮外迎接。 按照禮儀,宇文護得先拜見皇帝交差,然後去拜見宇文邕的母親,也就是宇文護的嬸嬸。 宇文邕接住宇文護,哥倆一路有說有笑,一片和諧。 宇文邕從懷裡拿出一本書,對宇文護說,我的母親年齡大了,還天天喝酒。我們幾個兄弟勸過多次,卻總是不奏效,所以想請哥哥勸一勸,給太后讀讀這本書,讓少喝點。 孝敬老人,那是所有人都無法推辭的,更何況他們這種身份地位,更應該為天下人做出表率。宇文護沒有任何理由推脫,也樂的做這種事,便接過那本書。 看了看,是《酒誥》。 酒誥是周公旦所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禁酒的書。其大意是商朝的紂王就是因為酒而亡國的,所以酒一定不能經常喝,也只有祭祀時候才能飲酒。對於那些酗酒以及聚眾飲酒的,應該抓起來殺頭。 對照酒誥想想,勸大家少搞那種群聚會,否則被周公旦抓住了,可不是鬧著玩的。 另外經常找理由聚餐喝酒,過這節日那節日的,都儘量減少吧。 不過我個人認為,很多東西在人不在事。一把刀在廚師手裡做出美味佳餚,在罪犯手裡那就是兇器,你總不能把罪過怪在刀本身吧。 高速公路出行便捷,但出車禍也挺多的,這時候是埋怨車還是路呢? 所以酒也是同樣的道理,明知道自己半斤的量,非得喝一斤,能怪酒嗎? 最早酒是用來祭祀的,可不是老百姓誰想喝就能喝。可以說它最初的功能跟咱們現在燒紙錢差不多,明知道燒紙錢沒什麼用處,但是還得燒。 閒言少敘,宇文邕陪著宇文護,來後宮見文宣太后。 進來一看,嗬,老太太還在喝著呢。大家都是一家人,也沒有過多的客套。宇文護先是問候了幾句,說嬸嬸以後年紀大了,酒還是少喝點吧。我這裡有本古人寫的書,要不侄兒給您老讀一讀? 老太太是看著這個侄兒長大的,可以說從小就有一種親切感,如果是平民百姓,不存在爭權奪利,一定是一個和睦相處的大家庭。只是帝王家沒什麼親情可言,牽扯到皇帝寶座,只能六親不認。但面對掌握著實權的侄子,只能曲意逢迎。 讀就讀吧,老太太能說什麼呢?就這麼著,這邊慢條斯理的喝著小酒,面前站著一位讀酒誥。 酒誥並不是長篇大論,真讀起來,用現在的話估計幾分鐘的事。 早有預謀的宇文邕,悄沒聲的轉到宇文護背後,從袖筒中取出早就準備好的玉珽,照著宇文護的後腦勺,使出吃奶的力氣,啪的一聲,玉珽碎成數段! 看到這裡就有點奇怪了,既然早就想殺了宇文護,你好歹弄個金屬武器下手啊,幹嘛要用玉珽呢? 玉珽是啥玩意? 電視劇裡演過,古代特別是宋朝以前,大臣上朝時候,手裡拿著的那個芴板,大概就是這麼個東西。只不過材質並不是固定的,以象牙為最常見。玉製的當然得看是出自哪裡的玉,和氏璧的話肯定最貴重。 芴板長大約一尺左右,寬基本上五厘米以下,你說拿這玩意打人,雖然能打疼,但是它本身不結實,一兩下這玩意碎了,人家頭上大不了起個包。 所以當宇文護捱了一下,雖然疼的難受,但並沒有受傷,也不過是懵了一下。要知道宇文護也是常年征戰,皮糙肉厚的,打這麼一下不至於讓他手足無措。 假如換個鐵傢伙或者匕首之類的,那就沒後面這麼多麻煩事了,直接了當的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多爽快呀! 提前安排好的小太監何泉,哆哩哆嗦的跳出來,一刀砍在宇文護旁邊,嚇得撇了刀,就差尿褲子了。 俗話說上陣親兄弟,關鍵時刻還得看自家人的。早就躲在幕後的衛王宇文直,急忙從幕後轉出,提刀就砍。 宇文護先被玉珽打了後腦勺,雖然倒地卻並沒有受傷。次後躲何泉的刀,也沒能顧得上站起來。 說時遲那時快,眼看著宇文護就要起身,幸虧宇文直趕到,一刀剁翻,復幾刀下去,哪裡還有命在啊! 哥倆商量這事時候都是密謀,老太太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呢,看的是目瞪口呆。 見宇文護已經沒氣,哥倆這才翻身跪倒,向文宣太后請罪。 這時候肯定顧不得詳細解釋,因為宇文護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兒子親信還一大群呢,不趁著他們不知道的時候馬上解決,一旦反應過來,麻煩可就大了。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酒海之藍價格》 第34章 酒誥勸酒(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