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42章 談條件? (第1/2頁)

鋼鐵餘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跟這些匠人交流的過程中,徐晉倒也瞭解了許多內情。

比如這佛山縣雖為冶煉重地,但本地卻並不產鐵,所需的鐵料皆是從羅定.連州.東安等地供應的。

這幾個地方雖然有鐵礦但規模都不大,其單個的產量皆無法支撐從開採到冶煉等一系列的工業體系。

於是,這些地方開採出的礦石便就地熔鑄成鐵錠,然後再走羅定江運送至佛山。

目前,佛山縣的鍊鐵產能大約在每日六千斤左右,月產能達到十八萬斤,年產兩百多萬。

這個產能在大明來說是相當不錯了,只要原料和人手充足.工藝再升級一下,其產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此前,從安南開採的鐵錠一直都是運往廣西冶煉的,但那裡的工匠數量畢竟太少,能夠消化的產能極其有限,更多的鐵錠都是作為戰略物資儲存起來了。

不過如今佔據佛山這個發達的冶煉中心後,廣西消化不了的鐵錠便可走水路運到這裡。

而且海運成本可比陸運低多了。

勉勵了一番這些匠人後,徐晉令匠部抓緊時間將兵工廠一事落實,同時也要對昔日的匠人待遇.賞罰.管理機制進行完善。

同時大力鼓勵工匠搞創新.發明,務求讓每個人都能迸發出最大的工作熱情。

得到大將軍的最高指示後,匠部總工吳得仁不敢怠慢,連忙召集下屬緊鑼密鼓的辦了起來。

緊接著,徐晉又來到了廣州城。

前世之時他便來過此地,還生活過一段時間,跨越幾百年的時光再次站在這裡,實在是令人唏噓。

不過此時的廣州城也是商業相當繁榮的地方,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十分熱鬧,偶爾還能見到幾個高鼻深目的夷人。

目前,此城已被衛戍軍接管,雖然換了統治者,但對當地百姓的生活沒有太大影響,除了暫時的宵禁之外,一切如常。

稽稅局的人已經第一時間入城,不過據馮敬雲表示,當地的官紳大戶似乎也想效仿廣西同行的那一套,打算上貢消災。

具體數額應該還在磋商之中。

不過仍有一部分人不願意掏這個窩囊廢,打算頑抗到底,這部分人主要是當地的海商群體,不過保鄉軍水師的人已經開著戰船跟他們“談判”去了。

銀子固然是大將軍徐晉喜歡的東西,不過還有另外一件事讓他十分欣喜。

廣州城破後,廣東水師除了少數逃向福建等地外,大多都成建制的投降了。

這部分降兵降將的人員加起來足有一萬三千之眾,大小戰船七八十艘。

另外,廣東的造船業也相當發達,除了廣州之外,像肇慶府的陽江縣以及歸廣東布政司管轄的海南海口皆是造船中心,這裡技藝精湛的巧匠不在少數。

除此之外,民間的海商也有建造小.中型船隻的能力。

可以想象的是,拿下廣東之後,保鄉軍的水師將會迎來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

徐晉已經開始琢磨將來攻打倭國的計劃了,倭寇不但時常侵擾福建.浙江以及廣東等地,還經常與海盜勾結,襲擊商船。

因此,這顆毒瘤是一定要除掉的。

當然了還有一個原因,那倭國雖然資源匱乏,但卻擁有一個世界級的銀礦。

不過,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還需等海軍發展起來,目前保鄉軍水師還無法勝任遠洋作戰,只能在近海溜達溜達。

平日裡的任務主要還是以警戒和清除海盜為主,而說到這海盜,汕頭的南澳島便是一個碩大的海盜窩,自宋朝開始便成了法外之地,由於地理位置特殊相當於一個三不管地帶。

有明以來曾多次對這裡的海盜進行打擊,但即便是打散了要不了幾年又能恢復原狀。

原因也很簡單,因此大明早中期的海禁政策讓那些靠海吃飯的漁民根本活不下去,直到隆慶年間,大明的海禁制度才算基本廢弛,允許民間赴海行商。

於是,在大將軍的指示下,鄭元秋除了鎮壓那些不良海商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那便是將南澳島的海盜窩給端了。

數日後,稽稅局總務馮敬雲帶來訊息,廣州的官紳大戶以及富商已磋商完畢,決定共湊出二百萬兩銀子獻給保鄉軍,以求大將軍不要將自己等人抄家。

但這有一個前提...

此前,廣東的老百姓雖然理論上也可以下海經商,但實際上卻寥寥無幾,這是為何。

因為海貿基本都被那些實力比較雄厚的大戶壟斷了,尋

《穿越明末當土匪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 第242章 談條件?(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