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高陽再挫 (第1/2頁)
五味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信登上高陽西城門敵樓,只見自西向東一條黑線愈來愈近,仔細看竟是拖家帶口的難民,足有千人之數,頓時臉色大變。
“立即阻止他們靠近高陽!”
教諭周瑾站在魯之藩身側亦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他先李信一步到了城樓。周瑾由於輕率令民壯出兵被殲一事曾提出引咎請辭,但高陽正是用人之際,縣令又棄官而逃,魯之藩堅決不同意,孫承宗也主張令其戴罪立功,李信更是從專業角度分析,無論是誰當夜在西門執勤,遇到那種情況一樣會下令出城,而韃子騎兵的戰鬥力之強悍有目共睹,有了第一次吃虧的教訓,由誰指揮都難免吃敗仗。
所有人都在為周瑾留在高陽教諭和民壯監軍的位置鋪設臺階,周瑾堅辭幾次之後便同意暫且留任,待高陽戰事結束再向朝廷請罪。不過李信的主動示好並沒有換來周瑾的回應,相反他對待李信的態度比以往更加惡劣。李信組織難民靠近高陽城的言語立即引來他的斥責:“胡鬧!百姓無家可歸哪有驅趕的道理!此乃民政,教習請勿越俎代庖!”
李信耐心的解釋道:“教諭明察,咱們發現了難民,城外的韃子也一定發現了他們,城中是否能養活這許多人且不說,一旦開城唯恐韃子趁亂而入。還有最要命的一點,萬一韃子驅趕難民衝擊地雷陣……”
話音未落魯、週二人驟然色變。魯之藩此前僅僅是出於擔心難民安全的考慮,卻沒料到李信竟然想的如此深入。細一思量,的確有此種可能……
幾個人商量對策的功夫,難民隊伍距離高陽城更近了。對面的情況也能瞧的更清楚,但真實情況還是讓李信心驚肉跳,在難民隊伍後面竟然墜著為數不少的騎兵,更為扎眼的是高高擎起的三角黃龍旗。
“韃,韃子……”
魯之藩也看到了難民隊伍後的韃子騎兵,沒想到竟是最壞的情況,魯之藩只覺得自己如萬丈深淵旁一腳踏空,無力感充斥著全身。再看周瑾已經面色如土,顯然也亂了方寸。
“李教習,可,可有對策?”
兩個人異口同聲。李信直咧嘴,他能有什麼辦法?清軍這幾日按兵不動,他就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鰲拜這貨一定是憋著想主意。答案在此刻揭曉,事實證明日後鰲拜能成為掌控大清朝廷的權臣悍將,絕非浪得虛名,只一招便高下立現。
李信默不作聲,魯之藩雙手一攤,周瑾則色急道:“難道就眼睜睜看著我大明百姓被驅趕進地雷陣嗎?”
還能怎麼辦,出城把百姓攆回去嗎?這根本就不現實。為今之計只有一個辦法還可以一試。李信將城上的民壯都集中到一起,令他們齊聲下城外難民喊話,讓難民朝兩側跑,西門已經堵死無法開啟,可以在北門或者南門進城。
數百人齊聲高喝陣勢果真不同,聲音洪亮而渾厚,可有多少難民百姓能聽見,又有多少聽見的可以照做就很難說了。上千難民被清軍如趕牲口一般攆著,走的稍慢點便被一陣亂箭射死。人們生怕走的慢了丟了性命,是以都不要命的向前衝著,誰都不敢人後,因為落後就等於死。
可百姓們卻不知道,衝在最前邊也等於死,而且要死的更加慘不忍睹。衝在第一位的壯漢已經可以看清高陽城頭站著的人,他們再衝自己大聲呼喊,可太緊張了根本就聽不清城上在喊些什麼,也許是喊自己快些跑,他們好開成放自己進去。腳下加快了步伐,卻不料一陣氣浪將他掀翻在地,緊接著伴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是腿部鑽心的劇痛。他蒙了,弄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低頭看去,卻驚恐的發現,自己的雙腿已經齊膝斷掉,而斷掉的哪部分則不翼而飛,只剩下慘白的腿骨支在外邊,格外滲人。
從那壯漢開始,爆炸接二連三,越來越多的百姓被炸的血肉模糊。更悲劇的是,百姓們還以為是城上在向他們開炮,咒罵聲,慘嚎聲不絕於耳。人潮開始退卻,韃子騎兵則搭箭張弓,箭簇暴雨般進人群,便是一群人倒下。大明百姓如潮水撞上堤岸又往高陽城方向捲回。
殘酷的事實很快就證明,喊話根本無效,沒人能聽得見,即使聽得見又有誰能跑的了?瞬息間,城下已經成了人間的修羅地獄,李信不忍再看,扭過頭去,韃子何其歹毒竟以無辜的百姓作為他們攻城的踏腳石。戰爭時代人命賤如螻蟻,此前僅從書本上看到,如今親眼所見,切身的感受到這種幾乎難以承受的壓力讓李信如鯁在喉。
城下,屠殺在進行,或許有一半的百姓是被他們親手一顆顆埋下的地雷所害,但這不是一道非此即彼選擇題,可以輕鬆的做出選擇,然後總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在前邊等著。
《明賊紙花船筆趣閣》 第十四章 高陽再挫(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