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斯大林依然在這裡閱兵。與以往不同的是,受閱部隊直接從紅場開赴前線。戰爭勝利後,斯大林又在這裡檢閱自己的威武之師。受閱部隊都是從前線歸來的浴血將士,他們列隊走過紅場時,突然把從前線帶回的戰利品——幾百面法西斯德國的軍旗扔在列寧墓前。

誰能忘記熱血沸騰的歲月?

列寧墓就在克里姆林宮牆正中的前面。1924年1月27日,裝有列寧遺體的水晶棺安放於此。當時陵墓為木結構,1930年用花崗岩和大理石重建,以後又進行了多次區域性修葺。

方磊帶汪虹排隊進入,一代偉人安詳地躺在水晶棺裡。最具特色的應該是列寧墓前的兩名衛兵,他們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槍,昂首挺胸,如塑像一般紋絲不動。尤其是換崗時,高大魁梧的衛兵持槍正步行進,威風凜凜,引來萬眾爭睹風彩,堪稱紅場一景。

從紅場出來,他們又在美麗的莫斯科河畔流連。方磊指著不遠處宏偉的蘇維埃宮說,這裡原來是非常著名的救世主大教堂,十月革命勝利後被強令拆除。先是建了一座第三國際書記處辦公大樓,後來又改建為蘇維埃宮。列寧墓和蘇維埃宮是蘇聯意識形態在建築學上的標尺,市中心的所有廣場和建築物都以此為模板。他們還去了位於市中心的莫斯科大學,這又是一座氣魄恢弘的建築物。以莫斯科大學主樓為中心,六座建築簇擁在其周圍,個個都不同凡響。方磊介紹說,這七座建築物的出現是極其偶然的,當時紐約開始修建聯合國大樓,杜魯門總統親臨致詞併為之奠基。處處都要與美帝國主義爭高低的斯大林豈能讓杜魯門出了風頭?這項莫斯科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造樓工程便在50年代全面鋪開。

在市政廳大樓前的莫斯科河橋上,方磊講述了不久前發生的令全世界震驚的“8。19”事件。當時他正好在莫斯科,目睹了這一改寫蘇聯歷史的重大事件的全過程。

方磊告訴她,當時,戈爾巴喬夫正在大膽地進行政治改革,實行了同西方一樣的多黨制和三權分立。但是經濟上卻一塌糊塗,盧布大幅度貶值,商品奇缺,社會動盪。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共產黨的幾位老同志,包括副總統亞納耶夫、總理帕夫洛夫、國防部長亞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以及內務部長普戈等八人,組成了蘇聯緊急狀態委員會,發表了《告蘇聯人民書》,痛陳利害,宣佈接管政權。當時戈爾巴喬夫正在黑海之濱休假,隨即被軟禁在那裡。

政權易手。

按說緊急狀態委員會這些人都是權傾一時的重量級人物,手裡握有兵權,還可以指揮國家安全部隊,可事情偏偏就沒有成。

蘇聯人民已經不喜歡蘇共,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方磊說,我們聽到政變的訊息急忙趕到紅場東北的練馬廣場,在路上就看到有坦克隆隆駛過,一打聽,原來是國防部長亞佐夫調動軍隊正在包圍葉利欽踞守的議會大樓。諾,就是這座大樓,俄國議會就在這裡,老百姓也稱這裡為“白宮”。這時,廣播車裡已經播出了葉利欽站在議會大樓前的坦克上發表的“反對軍事政變,保衛民主政權”的告人民書,號召人民起來保衛議會大樓。我們又往議會大樓跑,路上看見老百姓在包圍坦克,不讓它前進。有一位軍官跳上坦克對群眾說:“我們是奉命來維持首都秩序的,絕不是來鎮壓人民的。紅軍永遠不會向人民開槍!”

老百姓熱烈鼓掌。

等我們趕到這裡,已經到處都是用街心花園的長椅、鐵欄干、混凝土塊和卡車築起的街壘。雖然不斷有莫斯科市民加入到保衛議會大樓的隊伍裡,但坦克和裝甲車已經包圍和佔領了所有的交通要道和重要部門,緊急狀態委員會已經控制了局面。

這是“8。19”當天的情況,我們都認為葉利欽馬上就會完蛋。

然而,事情在第二天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早晨,我們隨便吃了點東西就又趕往議會大樓。在人的一生中,並不是都能碰到這樣的大事件,可不能錯過。

一上橋,發現事情不對了:大橋已經被電車和混凝土塊築成的街壘堵死,車輛不能通行。而且,街壘前是七輛坦克車,坦克炮朝外,不像是在攻打議會大樓,倒像是在保衛議會大樓。更奇怪的是,坦克車上插著的不是鐮刀斧頭旗,而是白藍紅三色旗——那會兒我還不知道這是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旗呢。我們問坦克上的蘇軍小夥子是怎麼回事兒?他說他們已經倒戈,現在在保衛葉利欽。

我們吃了一驚,趕緊過橋來到議會大樓前,看見幾十輛坦克和裝甲車一律炮口朝外,許多炮口裡還插著鮮花。坦克

《漂泊一生》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