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和尚的陶缽 (第1/2頁)
凡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武家會客的窯內,剛剛落座的子猷重又站起來,從袖籠內取出一疊紙,鄭重地展開,遞到武成器手上。
少姝湊上前,輕咦了一聲。
只見那淡黃色的桑皮紙頁上,赫然畫著一個花紋繁盛的童球,俏麗的纏枝紋描摹得相當細緻,球上大約每隔三指,有一細小圓孔,這些陶球中間一般會有小石頭,或者陶製彈丸,撥弄起來,叮咣作響,是在孩童間盛行的玩具之一,連少姝的“百寶箱”裡還存著兩顆。
“害我惦記了一天一夜,原來竟是它呀!”少姝樂了,點著頭走到子猷身邊,神色間有絲意外,轉而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這畫功可不平常啊,”武成器專注地一頁頁翻看過,抬頭輕笑出聲,“郭公子,要說日用器皿,小人也可大言不慚,私藏頗豐,可供君甄選,但是此物,眼下卻是沒有一模一樣的,做起來的話,也怕是生疏了些。”
“爹爹,我看看?”琺花囁嚅道。
武成器瞧女兒一眼,還是把畫紙交到她手上:“仔細收好了。”
琺花如獲至寶,埋頭細看起來。
子猷眉目鄭重,卻是悠悠慢道:“武師這陶窯晝夜繁忙,這小物件且不急用,但等武師抽空燒製就好,對了,過些時候上巳節,在下還要攜家人上山來,屆時來取可趕得上麼?”
“好。”武成器滿口應承下來。
“只不過,我家老太公他在此等物件上最是用心,煩請務必照他老人家的意思完成。”子猷不忘叮嚀細節。
“這畫——原來如此,既是郭老太公交待的,公子儘可放心。”武成器臉上按下一剎那的訝異。
“至於陶球中放置的彈丸,我家老太公也已親自選好了。”子猷又拿出個鼓鼓的香囊,交到武成器手上,輕輕一按,“拜託了。”
說話間,有個陶工掀簾進門傳話:“師父,那佛圖澄大和尚來了,說是來取重新燒製的缽盂。”
(大和尚之稱:“和尚”稱謂,極為尊貴。中國佛教史上,第一位被稱為“大和尚”的僧人,是魏晉時期的高僧佛圖澄。)
“又來啦?人家倒也準時,可就是個挺難伺候的主顧!”武成器犯愁地在髮髻上撓了一把,“快請他到置物窯等候!”
“大和尚?”少姝疑惑地眨眨眼,看向琺花。
琺花低頭耳語道:“西域來的一位法師,他雲遊至界休,說經人介紹尋到了我家陶窯,想要個簡單樸素的陶缽,我爹為他試燒了兩次了,尚未獲他稱心呢。”
少姝聽得一邊眉毛挑起,正想接話,就見子猷再度起身,恭敬請求道:“真是佛圖澄大和尚?據傳他為東渡傳教,遠涉流沙至敦煌,住寺經年,直至通曉中原話語及儒家要義。武師可否為在下引見引見?”
少姝也騰地一下蹦起來:“我也去。”
“那請公子姑娘隨我來吧。”
少姝拉上琺花,緊隨前往。
接近武家置物窯門邊,少姝遠遠瞧見了一箇中年僧人。
他一襲赤色袈裟,袖口處點染了大塊的青黑色,少姝猛地反應過來,這是修行者所謂的“壞色”或“點淨”——以破壞衣色的整齊而祛除對衣物的貪著,可見,這是位自律甚嚴的高僧。
聞得人來,大和尚旋即轉過身,雙手合十,字正腔圓問候道:“貧道又來叨擾了。”
(魏晉時,佛教初行,僧人通曰道人,自稱則曰“貧道”。魏晉以後,因佛教流傳,“貧道”逐漸過渡為道士的稱呼,佛教僧人從此改稱“貧僧”。)
少姝定睛細看,發覺此人還真是西域長相,眉目深長,兩耳垂肩,目光從容,渾身上下透出一股平和靜謐之氣。
武成器快步拱手上前,先為雙方作了約略的介紹。
出乎眾人意料,那大和尚聽過便微微一笑:“得遇有道先生後人,深感幸會。”
子猷忙揖禮以謝:“久聞高士大名,神交已久,今日親睹風采,得償夙願。”
少姝從旁施禮,低頭思忖,這遠道而來的大和尚果然博聞,冷不丁冒出一句:“敢問法師故國何處?”
“貧道俗姓龜茲帛氏,九歲時在烏萇國出家,兩度到罽賓學法,後至中華神州,所經之地,皆為故國。”
(龜茲,今新疆庫車;烏萇國,今巴基斯坦境內;罽賓,北天竺境笳畢試國,今喀什米爾地區;“中華”始出於《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若使遊步於中華。”這“中華”主要指曹魏統治下的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
少姝一味好奇,按捺不
《少姝的山水 筆趣閣》 第24章 大和尚的陶缽(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