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部分 (第1/4頁)

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的皇城村,實在是“天大”的一個專案。

面對質疑,張家勝說:我當幹部,就是要千方百計想辦法帶領大夥致富的。作為領頭人,就要站得高,看得遠。先人一步,說不定就能富貴一千年。

批礦難,為了跑專案,張家勝可謂是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1988年4月5日,省資源局正式為皇城村頒發了煤炭開採證書。

1988年10月,在荒涼的礦區,張家勝和大夥在山上豎起四根木柱,釘上竹板,鋪上穀草,抹上泥巴,搬幾塊石頭,開始創業。

在100多名幹部職工的奮戰下,1989年底完成主副井貫通、漿砌等主體工程,成為陽城縣建礦史上速度最快、質量最好、投資最少的建礦典範。

1991年3月建成投產後,皇城村的青壯年農民就全都變成了工人。

之後,張家勝又透過資產重組和低成本擴張,兼併了兩個大煤礦。最終,皇城相府集團共有3個煤炭企業,轉移農村剩餘勞力3000多人。

可以說在張家勝開始創業的故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敢面對自己,相信自己,走自己應該走的路,敢於做自己想做的夢,併為自己的夢行動起來,堅定、執著地走下去,就沒有走不出來的路。

煤礦的建立,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張家勝於困境中找尋出路,以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策略和作風,打造了皇城人騰飛的基石。

轉型:善謀者守正出奇

隨著煤炭產業的做強做大,頗具遠見的張家勝覺得必須對皇城村的經濟結構進行科學規劃,畢竟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過分依賴工業,皇城村的三大產業就不可能協調,因此要尋求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

張家勝 善弈者謀勢(2)

張家勝想到了旅遊產業,皇城村是一代明君康熙皇帝的老師——陳廷敬故里,而儲存相對完好的故宅皇城相府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官宦臣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張家勝告訴大家,挖煤礦是吃子孫飯,但搞旅遊產業,則是為後代留一個金飯碗。為修復和開發皇城相府,先後投資上億元,完成了村民搬遷建房、景點修復修繕、基礎設施配套等工程,使皇城相府這一中國北方最大官宦巨宅,得以一方紫氣融入八方錦繡。

經過三年零四個月完成修繕之後,總建築面積超10萬平方米皇城相府年接待中外遊客5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年收入過億元,創造了1000個就業機會,併成為晉城市目前唯一的一個國家4A級景區。

雖然沒學過市場學,但張家勝卻有一套獨特的品牌藝術理念。他透過贊助資金、提供場地參與投資拍攝了近20部影視劇。尤其是2001年《康熙王朝》正在拍攝時,張家勝透過各種關係邀請劇組前來正在恢復建設的皇城相府拍攝外景,使劇組在其22集的電視劇中增加了陳廷敬和皇城相府的內容。2002年《康熙王朝》全國熱播,相府修復也基本完工。皇城相府集團用280萬元的贊助投入,不僅換回了當年1500萬元的旅遊收入,而且為皇城相府品牌形象的樹立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此同時,張家勝召集國內著名清史學家,成立了陳廷敬學術研究機構,編輯出版了有關陳廷敬和皇城相府的書籍20多部,重新印刷了《康熙字典》,建起了中國第一座字典博物館,收集有關陳氏族人的奏摺、聖旨、著述、詩作等大量文物,透過“名人”、“名品”、“名村”這“三名”,集中打造“皇城相府”這個文化勝地的品牌。

皇城村的第一、二產業是第三產業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工業,為皇城旅遊業奠定了雄厚的資金基礎。有了大量資金,才有能力建造恢宏的旅遊景點。但是,旅遊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工業和農業的大力發展。它們是相互作用,相互補充,渾然一體。可以說張家勝對皇城村經濟結構的佈局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功。

高科技產業:執著創新

2002年冬天,張家勝和皇城相府集團的一班人馬四處考察、反覆探討新的投資方向時,位於晉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家制藥有限公司出現在他們的考察視野中。

這是一家專業生產兒童感冒用藥的民營企業,當時正處於籌建階段,急需一家戰略投資者與他們合作。皇城以增資擴股的形式,成為更名為相府藥業公司控股80%的大股東,使藥廠順利執行。

重組後的相府藥業顯示了蓬勃的活力,使GMP認證順利透過,另外還建立了完善的營銷隊伍和*絡,並在全國範圍

《中國商人電視劇全集》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