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部分 (第1/4頁)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院內)有陳圓圓的衣冠冢。但衣冠冢終歸只是衣冠冢,它寄託了人們良好追念的願望,仍不是真正的墓地。由於史料的缺失和沒有陳圓圓的墓葬的文字記載,中外文史工作者長期來為探尋這位一代尤物的蹤跡和魂歸之處,作了許許多多努力,其結果仍是“茫茫一片都不見”,陳圓圓似流星一般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成了一個難解之謎。

正是因為以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情形持續了相當久,始終沒個定論,所以當80年代初傳出陳圓圓的墓址在貴州省岑鞏縣水尾鎮馬家寨被發現,馬上就引起了關注和轟動。先是在當地議論,繼而傳到省城貴陽,又由貴陽透過媒體傳到全國,引得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作家教授、文人雅士們紛紛顧不得路途的遙遠,都往岑鞏跑。

那麼,這件事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魂歸之地

岑鞏縣位於貴州東部,屬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東北角。地處武陵山苗嶺山餘脈向湘西丘陵的過渡地帶。風光綺麗的龍鰲河由西北向東南橫穿而過。

這條又名藍巖河的流水,全長八十多里。由龍鰲河隘門逆流而上,只見兩岸峭壁高懸,玉泉飛瀑到處可見。一路之上,形成了山青、石奇、水飛的景觀,還可一一觀賞到懸棺葬穴、絕壁古屯、勒城相花、茂馬飛水的風光;順流而下呢,更可以見到仙人守隘、龍鰲飛水、鍾乳壁樓、蜂洞瀑布、碧岸翠竹等景點。特別是龍鰲飛水,氣勢磅礴,從高五十米處巨大的湧口飛流而下,隨四季水大水小,景色變化無窮。春夏洪水之際,瀑布如銀龍出洞,鱗波閃爍,嘯聲震天,令人驚心動魄。謂為龍鰲河奇觀。

龍鰲河兩岸滋潤的山水田土,世稱龍鰲裡。龍鰲裡有座獅子山,獅子山對面有一個寨子,叫作馬家寨。相傳就是陳圓圓當年避難建立的寨子。獅子山是馬家寨的墳山,寨鄰鄉親們也叫風水山。80年代初期,陳圓圓的墓就在獅子山上被發現。

陳圓圓歸隱之謎(4)

其實,說陳圓圓的墓在獅子山上,是早在文化大革命中的60年代。縣委宣傳部一位幹部被打成“走資派”下放到馬家寨,和寨鄰鄉親們朝夕相處,引為知己,聽說了這一隱情。當時將信將疑,把獅子山上一大堆墳前的墓碑看了一遍,也沒見陳圓圓的墓碑。直至1983年,這個幹部又約上一位文化幹部專訪馬家寨,費了很多功夫,見到了第十一、十二代傳人吳永鵬、吳能江。他們才慢慢吐露隱情:陳圓圓死後葬在馬家寨對門獅子山,但馬家寨上,吳氏家族歷朝歷代都守口如瓶。只因吳三桂反清被剿滅之後,清廷對吳三桂滿門抄斬,誅滅九族

。即使到了乾隆年間,聽說貴州古州傳有吳三桂的後代,清廷仍然派兵去搜剿,不分青紅皂白,真偽曲直,到了古州格殺勿論。正是基於這種恐懼,當時陳圓圓和吳三桂的另一兒子吳啟華及三個孫子,帶了一些貼身心腹和隨從,悄然隱身到龍鰲裡,死後葬在獅子山上。

這一事實,馬家寨吳氏也不是盡人皆知,而是每代只傳一二個人。至今傳到十二代。口授秘傳,雖說古已有之,說得頭頭是道,有根有據,畢竟空口無憑。一再動員之下,吳氏後人把人們帶到寨西繡球凸他們稱之為“始祖陳老太婆墓”前。並說,見了墓碑,也須經他們解釋才能明白。

可是除了一堆墳土,墓前什麼也沒有,正在眾人詫異之際。吳氏後人就在墓前掘出一塊深埋在地下二百多年的墓碑。

終究深埋在地下二百多年了,原碑已有漫漶,但是雕鑿的字跡仍清晰可辨:

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

右邊刻著子孫姓名:

孝男吳啟華 媳塗氏 孝孫男仕傑 楊氏

曾孫大經、大純孝玄孫朝達朝選

這是怎麼回事?口口聲聲說的陳老太婆陳圓圓之墓,怎麼變成了吳門聶氏之墓,又是什麼位席?

好好的一塊墓碑,不立在墳前,而深埋在土裡,和吳家墳山周圍的一百七八十座墓混然不同,這一反常現象本身,就令人感覺奇怪。

而好不容易將墓碑挖出來了,碑上刻的又不是陳圓圓,而是吳門聶氏。

尤其是這個“聶”字相當怪。聶的簡體字寫成“聶”。而二百幾十年前,根本還沒簡體字這一說法。又作何解。

馬家寨的後人是這麼說的,這正是吳家口傳秘授的要點之一。在清廷追殺吳氏家人的恐怖中,碑刻好以後還是怕有人會破解,故而埋於地下。貴州山鄉的碑石鑿刻了字跡,深埋地下也不會浸蝕,這是我在插隊期間就知道的常識。上個月貴州遵義為紀念沙灘

《我生命裡的光》 第1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