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部分 (第1/4頁)

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意識在活動時就是聯想在進行,所以我們差不多時時刻刻都在起聯想。聽到聲音知道說話的是誰,見到一個詞知道它的意義,都是起於聯想作用。聯想是以舊經驗診釋新經驗,如果沒有它,知覺、記憶和想象都不能發生,因為它們都得根據過去的經驗。從此可知聯想為用之廣。

聯想有時可用意志控制,作文構思時或追憶一時記不起的過去經驗時,都是勉強把聯想擠到一條路上去走。但是在大多數情境之中,聯想是自由的,無意的,飄忽不定的。聽課讀書時本想專心,而打球、散步、吃飯、鄰家的貓兒種種意象總是不由你自主地闖進腦裡來,失眠時越怕胡思亂想,越禁止不住胡思亂想。這種自由聯想好比水流溼,火就燥,稍有勾搭,即被牽絆,未登九天,已人黃泉。比如我現在從“火”字出發,就想到紅,石榴,家裡的天井,浮山,雷鯉的詩,鯉魚,孔夫子的兒子等等,這個聯想線索前後相承,雖有關係可尋,但是這些關係都是偶然的。我的“火”字的聯想線索如此,換一個人或是我自己在另一時境,“火”字的聯想線索卻另是一樣。從此可知聯想的散漫飄忽。

聯想的性質如此。多數人覺得一件事物美時,都是因為它能喚起甜美的聯想。

在“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的人看,芳草是很美的。顏色心理學中有許多同類的事實。許多人對於顏色都有所偏好,有人偏好紅色,有人偏好青色,有人偏好白色。據一派心理學家說,這都是由於聯想作用。例如紅是火的顏色,所以看到紅色可以使人覺得溫暖;青是田園草木的顏色,所以看到青色可以使人想到鄉村生活的安閒。許多小孩子和鄉下人看畫,都只是歡喜它的花紅柳綠的顏色。有些人看畫,歡喜它裡面的故事,鄉下人歡喜把孟姜女、薛仁貴、桃園三結義的圖糊在壁上做裝飾,並不是因為那些木板雕刻的圖好看,是因為它們可以提起許多有趣故事的聯想。這種脾氣並不只是鄉下人才有。我每次陪朋友們到畫館裡去看畫,見到他們所特別注意的第一是幾張有聲名的畫,第二是有歷史性的作品如耶穌臨刑圖、拿破崙結婚圖之類,像倫勃朗所畫的老太公、老太婆,和後期印象派的山水風景之類的作品,他們卻不屑一顧。此外又有些人看畫(和看一切其他藝術作品一樣),偏重它所含的道德教訓。道學先生看到裸體雕像或畫像,都不免起若干嫌惡。記得詹姆士在他的某一部書裡說過有一次見過一位老修道婦,站在一幅耶穌臨刑圖面前合掌仰視,悠然神往。旁邊人問她那幅畫何如,她回答說:“美極了,你看上帝是多麼仁慈,讓自己的兒子去犧牲,來贖人類的罪孽!”

在音樂方面,聯想的勢力更大。多數人在聽音樂時,除了聯想到許多美麗的意象之外,便別無所得。他們歡喜這個調子,因為它使他們想起清風明月;不歡喜那個調子,因為它喚醒他們以往的悲痛的記憶。錘子期何以負知音的雅名了因他聽伯牙彈琴時,驚歎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李頑在胡茄聲中聽到什麼了他聽到的是“空山百鳥散還合,萬里浮雲陰且晴。”白樂天在琵琶聲中聽到什麼了他聽到的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蘇東坡怎樣形容洞簫了他說:“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谷之潛蛟,泣孤舟之馨婦。”這些數不盡的例子都可以證明多數人欣賞音樂,都是欣賞它所喚起的聯才目

聯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

歷來學者對於這個問題可分兩派,一派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派的答案是否定的。這個爭辯就是在文藝思潮史中鬧得很兇的形式和內容的爭辯。依內容派說,文藝是表現情思的,所以文藝的價值要看它的情思內容如何而決定。第一流文藝作品都必有高深的思想和真摯的情感。這句話本來是不可辯駁的。但是側重內容的人往往從這個基本原理抽出兩個其他的結論,第一個結論是題材的重要。所謂題材就是情節。他們以為有些情節能喚起美麗堂皇的聯想,有些情節只能喚起醜陋凡庸的聯想。比如做史詩和悲劇,只應採取英雄為主角,不應採取愚夫愚婦。第二個結論就是文藝應含有道德的教訓。讀者所生的聯想既隨作品內容為轉移,則作者應設法把讀者引到正經路上去,不要用淫穢卑鄙的情節搖動他的邪思。這些學說發源較早,它們的影響到現在還是很大。從前人所謂“思無邪”、“言之有物”、“文以載道”,現在人所謂“哲理詩”、“宗教藝術”、“革命文學”等等,都是側重文藝的內容和文藝的無關美感的功效。

這種主張在近代頗受形式派的攻擊,形式派的標語是“為藝術而藝術”。他們說,兩個畫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讀書感悟》 第1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