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三十章 烽煙起 (第1/3頁)

米糕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象二年五月中旬,大周皇帝下詔引來各方關注:

詔令鄖國公韋孝寬接任相州總管一職,原任總管尉遲炯返京;詔令蔣國公梁睿接任益州總管一職,原任總管王謙返京;

詔令現任襄州總管、楊國公王誼接任安州總管一職,原任總管公宇文亮返京。詔令大將軍崔彥穆就任黃州總管一職。

蟄伏月餘的左丞相楊堅終於動手了,雖然下詔的是大周天子可誰都知道幼帝不過是外公楊堅的人形印章,大家都凝氣屏神等待著三處總管的動作。

而相州總管尉遲炯、益州總管王謙、安州總管宇文亮的反應都一樣:亂命不遵。當然這也在所有人的預料之中。

安州總管宇文亮實際控制的黃州下轄各州抵制新官上任,益州總管王謙整兵備戰準備東進勤王。

相州總管尉遲炯於鄴城釋出討楊檄文,率領相州下轄各州擁戴齊王宇文招幼子為帝號令天下起兵反楊,侄子尉遲勤下轄青、膠、光、莒各州響應,河南、淮南數州刺史亦起兵響應,共有數十萬軍隊誓師反楊。

朝廷反應很快,當即任命鄖國公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率領大軍討伐“叛逆”尉遲炯,任命蔣國公梁睿為行軍元帥討伐“叛逆”王謙,任命楊國公王誼為行軍元帥討伐“叛逆”宇文亮。

尉遲炯的討楊檄文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關注,檄文內容大家都猜得七七八八沒什麼新意,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尉遲炯還在其中列出了楊堅的一條罪名,那罪名的大概意思是:

楊堅垂涎西陽郡公宇文溫夫人尉遲熾繁――也就是尉遲炯的親孫女已久,在二月二十七日那晚趁著酒宴上尉遲氏酒醉時,楊堅的孝順女兒楊麗華將其囚在宮中,想等事後帶出宮置於別院“孝敬”父親。

幸得有內侍不屈此父女的‘淫威’將尉遲氏帶出躲藏,尉遲氏才得以保住清白之身最後和丈夫團聚。

檄文一出人們都被這條大爆料震驚了,特別是長安城居民議論紛紛,當時尉遲氏失蹤的八卦訊息紛紛揚揚在長安城裡傳了一個月,對於她的下落一直是坊間粗胚們關注的焦點,如今大家終於“恍然大悟”。

又有傳言說長安收到檄文次日左丞相楊堅出門時被人瞧見模樣甚慘:鼻青臉腫雙膝打顫,眼眶還黑了一邊。

然而這個訊息沒多久便被更大的訊息遮蓋:一波大家早就知道必然發生的混戰正式開始!

烽煙最先燃起的就是安州總管府。

五月初,安州總管宇文亮以“謀逆”為由襲擊黃州總管府得手,總管元景山、黃州刺史宇文弼及下屬數十官吏被殺,五月中旬宇文亮全面控制黃州並將元景山“謀逆”證據送交朝廷。

五月上旬,聽聞黃州事變襄州總管王誼整頓下轄各州兵馬,中旬,荊州總管獨孤永業整頓下轄各州兵馬,五月下旬得朝廷任命,行軍元帥王誼率行軍主管崔彥穆、李威、馮暉、李遠、獨孤永業於六月初南征“叛逆”宇文亮。

行軍途中,崔彥穆認定獨孤永業表現異常似有異心,於是先聲奪人將其斬殺收編麾下荊州軍,事出突然也讓人議論紛紛。

獨孤永業字世基,原姓劉,幼年喪父隨母親改嫁獨孤氏,為當今左丞相楊堅夫人獨孤伽羅族兄,原為北齊大臣,三年前北齊滅亡投降周朝;崔彥穆,清河崔氏出身,大周首任安州總管,為獨孤伽羅叔外公。

經此一番變故,行軍元帥王誼統領兵力沒變,行軍總管少了一個。平叛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總管崔彥穆率領荊州軍向東進攻安州北部門戶隨州州治隨城(現湖北隨縣)。

另一路襄州軍由行軍元帥王誼率領,順漢江南下郢州州治長壽(今湖北鍾祥),集結郢州刺史兵力後向東進攻安州西部門戶溫州州治角陵(今湖北京山縣)。

然而安州總管宇文亮也已經做好準備,在隨城集結重兵防禦,又派大軍西進準備攻打長壽,雙方正是針鋒相對。

六月十日,隨城外。

連綿的營帳遍佈平地,此次平叛安州的東路軍昨日已抵達隨城,隨後將其圍了個水洩不通。

隨城東北和西南方向有綿延群山,該城扼守兩條山脈之間狹長平地為襄州進出安州要道,自古以來乃兵家必爭之地。

中軍帳,荊州軍主帥、行軍總管崔彥穆端坐上首其餘將領分列兩邊,從宇文泰為大周打根基時他就追隨左右,領兵征戰數十年經驗豐富如今已是知天命年紀。

將近二十年前,大周從南朝手中奪下安州及下轄各州建立安州總管府,他是首任安州總管故而對安州瞭如指掌,此次出征他毫不猶豫

《逆水行周免費閱讀》 第三十章 烽煙起(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