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地位 (第1/2頁)
米糕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工商業者的正當權益是什麼?
回答這個問題前,要確定一件事:工商業者有正當權益麼?
沒有。
士農工商,工、商居後,商尤甚之,自古以來,商人的地位都很低,多被歷朝歷代統治者列為賤籍,不僅在地位上貶低,還特地限制衣食住行,不許穿稍微好一點的衣服。
為了彰顯商人的低賤,甚至於衣著都有規定:只能穿白衣(不染色的素色布衣,不單指白色衣服)。
以至於魏晉時期,商人又有“白衣”的代稱,這就是因為當時的朝廷,規定商人只能穿白衣。
三國時,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就是讓人裝扮成往來於大江南北的商人,為了誆騙沿江烽燧守軍,所以才清一色身著白衣。
所以,法理上被視作賤民的商賈,地位和奴婢一樣,等同於牲口。
朝廷處置民間商賈,生殺予奪,隨心所欲,正如主人處置奴婢般,怎麼處置都是理所當然,所以商賈哪來的正當權益?
歷代朝廷大多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道理很簡單,沒有農民就沒有糧食,所以必須重農。
商賈重義輕離別,又哄抬物價,十足小人相,不勞而獲卻可暴富,若放縱的話,人人跑去經商,誰去耕地?自然是要抑制的。
然而,重農抑商中的商,實際上卻是民間工商業,國家專營的工商業,從來不會抑制,因為諸如鹽鐵專營這類“商”,可以給國家帶來鉅額收入。
那麼,實際上被視作賤民的商賈,其實就是沒有根基、靠山的民間商賈,而那些勾搭上權貴的豪商巨賈,一樣住豪宅、妻妾成群,錦衣玉食,一樣是人上人。
政事堂內,平章、杞王宇文理,對歷代實行的重農抑商政策進行概括,他認為歷代朝廷抑的“商”,其實主要是抑制民間工商業。
工商業對於國家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沒有那個朝代禁工商業,但正是因為一些工商業可以獲取大量利潤,所以那些有賺頭的行業,基本上都被朝廷想辦法“專營”。
這種專營,要麼是制度性的,譬如鹽、鐵專營,只許官府經營,不許民間插手。
要麼是另類的專營,那就是讓“聽話”的少數豪商壟斷經營某個行業,譬如高利貸。
一個例子,在高氏齊國統治兩淮地區時,能在兩淮地區大規模放高利貸的商人,都是和京城權貴勾搭的胡商,相比之下,本地出身的高利貸者是被抑制的。
至於利潤一般但不可或缺的手工業,歷代朝廷多以官營的方式,將手工業者單獨編戶、集中安置,如同使用官奴一般使用這些人。
宇文理認為這就是所謂“抑商”的實質:朝廷將利潤豐厚的行業實行“專營”,然後壓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並不是真正的全面抑制工商業活動。
透過各種門檻,將民間商賈隔離於有利可圖的工商業活動之外,確保朝廷的收入。
歷朝歷代採取這種政策自有考慮,然而,時代不同了,現在,朝廷不可能抑制民間工商業,且不說別的原因,就說一個事實。
宇文理宣讀了一組組數字,這些數字都是有司統計出來的,各種數字表明,快速發展的民間工商業,吸納了大量無地閒散勞動力,並且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向朝廷繳納了大量的稅。
民間工商業繳納的稅,所佔朝廷財政收入份額,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而對外貿易的商品之中,工商業的產品所佔比例也越來越大。
另外,民間工商業吸納的勞動力,初步統計,已達到一百一十萬戶左右。
這其中,大多有兩到三個人務工,靠著務工而不是種地賺錢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一百一十萬戶,將近天下戶數的八分之一,若考慮到為工商業提供原料的農業人口,數量還要大幅增加。
朝廷不可能讓這些人之中的大部分人失業,因為這些人一旦失業,就意味著大量流民出現,同時也意味著大量稅收流失。
同時,朝廷不可能把操作各種蒸汽機械、先進機械的技術人員當做普通匠人管理,不可能設什麼“機戶”,把這些人當做官奴役使。
所以,朝廷要想辦法促進工商業發展,讓工商業的規模快速擴大,以便吸納隨著人口快速增長而產生的閒散勞動力,因此必須給予工商業者該有的地位。
如果不改變商賈宛若賤民一般的地位,不給予他們的財產、產業以基本安全,誰會安心擴大產業規模,而不是拿錢去買地、“轉行”做地主?
如果不消除技術人員
《渠道服逆水行》 第六百一十九章 地位(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