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7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耍俊�

楊素豈能不知楊廣要他領兵,但他就是不往自己身上說:“萬歲信任,老臣舉薦一人,李淵李將軍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可為統帥。”

楊廣決心不讓楊素滑過去:“李將軍亦在朕考慮之中,他畢竟官職略低,可為副帥,至於這主帥嘛……”

楊素見楊廣目光盯住自己不放,心中騰起不滿。暗說我為你楊廣夠賣命了,這次定然不去,便又奏道:“老臣再舉薦一人。”

楊廣不容他再說下去:“楊愛卿,朕看這元帥是非你莫屬了。”

“萬歲,老臣恐難勝任。”楊素丟擲理由,“老臣年事已高,且乘馬踏鐙便腰痛難忍。”

“不妨,朕特許你乘車。”楊廣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卿年高智廣,戰無不勝,由你統帥,朕才放心。且指揮不需上陣衝殺,只是坐鎮中軍運籌而已。就這樣決定了,今日點兵,明日出徵,朕到灞橋為楊卿餞行。”

楊素還能說什麼,只得跪下:“謝主龍恩。”

馬蹄聲踏踏,黃塵滾滾,楊素統帥五千馬軍,全速向潼關推進。邊報一日數至,楊諒叛軍已抵達黃河岸邊,正準備橫渡這渾濁的天塹。楊素所部,必須及時趕到南岸佈防,以便阻擊。此刻,楊素臉色異常難看,緊繃著鐵青的雙唇一言不發,心潮確像黃河水一樣湍急激盪。他實在難以理解,楊廣為何一定逼他出徵。他更不明白,楊廣為何不調動足夠的兵馬?金殿之上,楊素提出,至少要十萬兵力方保獲勝。而楊廣則說,楊諒不過糾集烏合之眾,號稱五萬,實際不過一兩萬人,堅持發兵五萬即可。而這五萬人馬,真正歸楊素指揮的僅這五千馬軍。另外四千五百人,則由李淵管轄。特別是當楊素要宇文化及為副將時,楊廣竟斷然拒絕,卻派宇文化及為李淵部先鋒。不只如此,楊廣還欽定了行軍路線,令李淵部先行出發,經河南進河北,對付楊秀部叛軍,以確保燕趙之地。而令楊素來潼關迎戰楊諒主力,以五千人馬,與楊諒三萬大軍抗衡。楊素想,這不是以卵擊石嗎?這不是讓自己送死嗎?楊廣會這樣絕情嗎?自己為楊廣繼位可說是費盡心機不遺餘力了,楊廣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呢?楊素前思後想,沒有答案。

斜陽為黃河水鍍上了一層金箔,濤聲依然如雷,濁浪不時湍掉一片河岸,泥土塌入水中時轟然作響。楊素收回思緒,他要面對現實。此處距渡口尚有五十餘里,如果此刻楊諒搶渡黃河,那就將如黃河決堤,其勢不可阻擋。再欲堵截,只能是夢想。為了勝利,必須搶先在渡口布防。他回頭望望疲憊的隊伍,狠狠心再傳將令:“全速前進。”軍令如山,儘管戰馬已汗如水洗,將士們又頻頻揮動馬鞭,馬蹄蕩起的煙塵,遮蔽了晴空,天地混沌一片。

風陵渡,背後山野蒼茫,面前黃水如海。此處河流平緩,是山西去往豫陝的惟一渡口。楊諒三萬大軍,全都擁擠在河岸上,隊形有些混亂。

皇甫誕徵集了數十條戰船,來到楊諒馬前報告:“千歲,渡船與船工業已準備停當,請下令分批渡河。”

楊諒正注目向南岸觀望,沒有回答,而是自言自語地發出疑問:“怪哉,對岸為何無一絲動靜,不見一兵一卒?莫不是敵軍設下了埋伏?”

元禮明白官軍尚不及佈防,為延誤叛軍進攻,便順著楊諒的意思說:“千歲之言有理,我軍莫要鑽入敵軍口袋。”

“你們未免過於小心了。”皇甫誕有幾分焦躁,“我已派人哨探過,對岸空虛,正是我軍渡河的大好時機。”

“只怕未必。”楊諒自有主張,“渡口對面即是潼關,楊廣焉能不加提防?守敵焉能不來設防?本王看其中定有陰謀。皇甫將軍,你派出的探馬深入對岸多遠?”

皇甫誕說來不夠氣壯:“千歲,末將派人在渡口詢問了船工,他等俱道是對岸無一兵一卒。”

“這如何使得。”楊諒愈發感到自己判斷有理,“立刻派人過河打探,速將軍情報來。”

皇甫誕哪敢再說,高諾領命,飛馬而去。

靜悄悄,風陵渡南岸猶如無人世界。以往熙熙攘攘的渡口,如今一片空寂。攤販不見了,過客消失了,彷彿一陣風吹去了人間生氣。四名步探小心翼翼,縮頭探腦,試探著向前。似乎到處都隱伏著危機,好像隨時都會射來暗箭。楊諒關於有埋伏的判斷,使他們未探先驚。走起來如履薄冰,進一步似臨深淵。過了一袋煙的工夫,他們前進約一里路左右,便像喪家犬一般,漏網魚一樣,匆忙返回了北岸。

皇甫誕再次來到楊諒馬前:“千歲,步探迴轉,南岸非但無一兵一卒,而且杳

《隋煬帝的煬冤不冤》 第4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