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保時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慢點!等我想想。”

當譚嗣同凝神回憶時,張殿臣已取了一副筆硯過來,移開杯盤,鋪紙磨墨,等他畫出一張地圖來。

“大致是這個樣子。”

譚嗣同一面講,一面畫。先畫一個圓池,就是南海,自北伸入水中一塊土地,便是瀛臺,瀛臺的正屋名為涵元殿,殿前有香扆殿,有迎薰亭,亭外便是臨水的石級,可以泊舟。

涵元殿之後,有一座左右延樓回抱的高閣,名為翔鸞閣,由此往南直到迎薰亭,統名瀛臺。翔鸞閣北向相對的大殿,就是皇帝駐蹕西苑時,召見臣工的勤政殿,如今成了慈禧太后訓政的“正衙”。

“講得不錯。”王五點點頭說,“你一畫出來,我差不多都記得了。”

“譚大叔,”張殿臣問,“我跟你老請教。瀛臺的北面,是清楚了,東、西兩面呢?”

“東面有道木板橋,斜著通西苑門;西面隔水,大概是座亭子,名為流杯亭,又叫流水音。我沒有到過。”

“南面呢?”

“南面對岸叫做寶月樓,是乾隆年間特為築來給回部的容妃住的。”

“喔,喔,”張殿臣恍然大悟,“我知道了。從西長安街回回營那一帶,往北看過去,皇城裡頭有座高樓,想來就是寶月樓了?”

“你說對了!當初拿寶月樓蓋在那個地方,就為的是好讓容妃憑欄眺望回回營的風光,稍慰鄉思。”

“是!”張殿臣想了一會說,“寶月樓既在皇城根,總比較荒涼。我看,南面或許有辦法。”

聽這一說,王五精神一振,急急問道:“殿臣,你說,你是怎麼打算來著的?”

“此刻還不敢說,你老人家知道的,我有個表弟在通政司衙門當差,家住雙塔慶壽寺,那裡可以做個接應的地方。”

這樣渺渺茫茫的一句話,王五不免失望。但譚嗣同覺得,這多少也算一個頭緒,不妨就從這一點上往下談。

“我這個表弟最聽我的話,倘或能夠把皇上從瀛臺救出來,就近在我表弟那裡藏一藏,倒是很穩當的一個地方。”張殿臣說,“不過,以後可就難了!”

“以後是我的事。只要能救駕到令表弟那裡,我可以請英國或者日本的使館,派車子去接。”

“好!”王五先將責任範圍確定下來,“咱們就只商量從瀛臺到寶月樓牆外那一段路好了。”

雖不過咫尺之路,但在禁苑之內,便如蓬山萬重。張殿臣細細思量下來,提出兩件必須做到的事。第一,是聯絡皇帝左右的親信太監;第二,要買通奉宸苑中管船的人,因為皇帝要從瀛臺脫困,只有輕舟悄渡。但如能在護軍營中找到內應,那就一切都方便了。

談到這裡,已近午夜,王五突然想起,秦稚芬所託的事,還沒有交代,“荒唐!我從沒有做過這種事!”他煩躁不安地出了一身汗,“我得趕緊到秦五九那裡去一趟。”

三秦稚芬一夜不曾睡。雖然城門一開,便另外派人到錫拉衚衕,打聽得張蔭桓安然無事,但午夜時分,王五來訪,談到他在東興樓所聽來的,關於張蔭桓得罪了慈禧太后和李蓮英的故事,大為擔憂,就輾轉反側,通宵不能安枕了。

天色微明,便已起身。時候太早,還不便去看張蔭桓,就去了,張蔭桓上朝未歸,亦見不著面,一直捱到鍾打七點,到底耐不住了,關照套車進城。

到得錫拉衚衕,張蔭桓亦是剛從西苑值班朝賀了慈禧太后回府。一見秦稚芬,很詫異地問說:“你怎麼來得這麼早?”

秦稚芬老實答說:“聽了些新鮮話,很不放心,特為來看看。”

“大概沒事了!你不必替我擔心。我還沒有吃早飯,正好陪我。回頭咱們一面吃,一面談,我也聽聽,是什麼新鮮話。”

於是秦稚芬夾雜在丫頭之間,服侍張蔭桓換了衣服,正要坐上餐桌,聽差神色張皇地報:“步軍統領衙門有人來了!”

秦稚芬一聽色變,而張蔭桓卻很沉著,按著他的手說了句:“別怕!不會有事。”

及至便衣出見,崇禮派來的一名翼尉,很客氣地說:“請張大人到敝處接旨!”

聽說接旨,張蔭桓知道大事不妙,只是不願讓家人受驚,所以平靜地答說:“好!等我吃完飯就走。”

回到餐桌上,神色如常,只是秦稚芬卻不敢再說那些徒亂人意的故事了。張蔭桓當然也不會有太多的話,靜靜地吃完,換上公服,預備到步軍統領衙門去接旨。

須臾飯罷,張蔭桓不進內室,就在小客廳中換了

《慈禧全傳之母子君臣》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