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兩家說的都有道理,但要從時間點上看,第一家公司說得比較有道理。第一家公司認為沒有市場,因為現在大家都光著腳,所以不會有主動需求。而你要讓他們穿起鞋來,時間和費用是不等值的。等到你教育這些人認為穿鞋是有必要的時候,市場的需求就形成了。而形成之後他們就會有選擇,就不是隻針對你們公司,穿鞋就只穿你們家的。你把他們教育出來,等於你幫了大家,你幫所有鞋廠把這個市場教育出來了。所以,從營銷角度上來講,企業不應去教育一個沒有需要的市場。
第二家調研公司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他們相信這個島上的人都沒有鞋穿,所以有一種潛在的需求。前提條件是因為我們都穿著鞋,所以他們一樣可以穿鞋。他們相信這些人最終可以被教育得穿鞋。但這種教育的時間有多長,有哪家企業願意搭本錢去教育,等待這麼一個原始的民族能夠被他們的文明所訓化,在短短几年裡訓化成和我們一樣穿上鞋。
所以,有沒有市場,是要看有沒有需求,而不是有沒有需要。
有需求才是有市場
需求是選擇性的,比如,我沒有衣服穿,要穿衣服,這叫需要,是為了遮羞的需要。需求呢,就是說我已經有衣服穿了,只是要考慮上班時應該穿什麼,出去旅遊時應該穿什麼?這是選擇性的需求,這種需求選擇和需要是有區別的。
有需求才能產生選擇性。選擇性是我穿哪件衣服的問題,而不是我穿不穿衣服的問題。穿不穿衣服是需要性,而市場要的是需求性,是已經完成需要階段的需求性。
一個區域有沒有市場,不是以銷售量為基礎的,而是看消費者的心裡有沒有需求。大家還記得以前人們都穿一樣的綠軍裝或藍制服。那時很多化妝品也沒有市場,其實人們的心裡都有潛在的需求,因為人有愛美之心,只是沒有選擇性需求而已。
市場有大小
同樣一個產品的市場,在不同區域的需求並不一致。比如空調、彩電或者其他耐用消費品,在北京市場上已經賣起來了,需求產生了,但是在新疆或者在西藏的市場可能還沒有形成一種需求,因為這個市場需要時間來啟動。再舉個例子:電腦等科技產品在北京中學生中已經普遍使用了,但是在農村,卻不具備這樣的機會和條件。這個時候,你要在農村這個區域市場裡做成老大,要把這個區域佔領,不是你能否做到的問題,而是這個市場需要有多長的時間段才能成熟的問題。這個市場不是靠一家就可以啟動的,而是需要大家共同來做才能完成。所以說,我們必須在一個有需求的市場上,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市場策略。
在這裡談這個問題,是因為有一些企業他們往往別出心裁,看到一個市場有很大的空缺,就想著要佔領這個空缺,他們不考慮這個市場能否啟動起來。
如何判斷一個市場能否啟動呢?是不是真的有市場,判斷的標準是以商品的市場普及率來測算的。
比如:在一個區域裡已經產生了對一個產品的需求,很多企業已經把產品推銷進去了,但該產品的市場普及率還沒有達到2%以上的時候,一般企業都不會輕舉妄動。這就是說,要看當時的一個普及率狀況。那麼,如何看市場普及率?是不是說把所有人群都算上。比如,西藏有一千萬人,就算一千萬人的普及率呢?不是的。拿賣汽車來說,要看有多少人是適合買車的。一般來說,城裡適合買車的人可能只有50%,那麼只要看這50%適合買車的人的普及率狀況就可以了。所以,企業要根據普及率狀況計算有沒有市場,沒有市場的時候不要去做營銷策略。
※虹※橋書※吧※BOOK。※
第5節:第2章 產品對應市場的基本準則(1)
第2章產品對應市場的基本準則
。。。。。。。。。。。。。。。。。。。。。。。。。。。。。。。。。。。。。。。
我們的產品怎樣就對應了市場
產品的利益是否對應市場
產品的需求是否對應市場
產品的定位是否對應市場
產品的表現形式是否對應市場
第1節我們的產品怎樣就對應了市場
產品對應市場有幾種說法,一種說產品應該適合市場的需求或者需要,一種說產品要符合市場的需求,符合市場所要的。這些都是一種樸素的說法。
從營銷角度看,產品的各種利益點要能和市場對應起來,和市場需求對應起來,才說明產品是對應了市場。
不要給消費者當時不要的
《贏市場》 第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