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1/4頁)
吹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孝文帝的一天天長大,他與馮太后的關係也日漸微妙而複雜起來。馮太后雖然不是拓跋宏的親祖母,但他一直受著馮太后的撫養、教育及恩惠,自然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親情與依賴。馮太后按照自己心中的模式培養、塑造他,拓跋宏從小就接受著漢族封建傳統文化的薰陶與教育,他們的思想有著一脈相承的關係,在許多問題上看法一致。然而,兩人之間也有矛盾與摩擦,這矛盾的關鍵還是在於一個字——權。作為封建制度的最高統治者,權力就是一切,甚至比生命更加重要。馮太后權欲極盛,且生性猜疑,她看到一天天長大的孝文帝越來越“聰聖”,擔心將來難以控制,“不利於馮氏”,又打起了廢掉的主意。於是,她將拓跋宏關在一個室內三天不讓人送飯,時值寒冬臘月,他穿著的也僅是一件單衣。馮太后召集大臣討論,打算另立咸陽王禧為帝,遭到不少###大臣的激烈反對,才不得已而作罷。同時,她還命令內官監視孝文帝的言行舉止,每十天報告一次。一次,宦官密報了他的“過錯”,馮太后大怒,立即傳來拓跋宏,狠狠地打了他數十大杖。孝文帝無法反抗,只好“默然而受,不自申明”。拓跋宏性情聰穎,深深地懂得忍讓之道,不是像他父親那樣血氣方剛。也許,他正是從父親身上吸取了血的教訓,才沒有擴大他與馮太后之間的矛盾。如若不然,以馮太后之堅毅與謀略,哪怕大臣“固諫”再厲害,早就將他從北魏的皇帝寶座上一腳踢開了。
公元486年,孝文帝年滿二十,已經長大成人了。於情、於理、於勢而言,馮太后都不便繼續臨朝聽政,她不得不將權力的“魔杖”交給拓跋宏。於是,“帝始服袞冕,朝饗萬國”,這才正式主持朝政,連詔冊也親自動筆起草。
拓跋宏親政後,馮太后並不是完全退出了政治舞臺,以她那極盛的權欲而言,肯定還要時不時地過問一下朝政,但起主要作用的自然已是孝文帝了。在拓跋宏為皇的二十八年時間裡,對權力的執掌應該分為三個階段:一、五歲登基到二十歲時,大權完全掌握在馮太后手中;二、二十歲親政到二十四歲時馮太后去世,他與馮太后兩人共掌朝政;三、從二十四歲到三十三歲離世,政權歸於拓跋宏一人,這一階段也是他大刀闊斧全盤漢化之時。嚴格來說,孝文帝真正執掌北魏朝政的時間也就不過###年時間。但是,他五歲當皇,在位二十八年,也算得上是一個資歷頗老的帝王了。封建皇帝的九五之尊使他從小就在大臣及民眾心目樹立了一種無上的威嚴與凜然的形象,一旦大權在握,他就顯出了一代英主的勃發雄姿。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民族融合的自覺先行代表(5)
馮太后於公元490年逝世,時年四十九歲。馮太后死後,拓跋宏十分悲痛,五天沒有好好進食,一天三餐僅吃小半碗米粥,喪服也一直不肯脫下。儘管馮太后立下遺囑,要求喪葬從儉,但孝文帝還是將她的喪禮舉辦得相當隆重,並表示要遵照古禮,守孝三年。在遭到王公大臣及文武百官的強烈反對後,才勉強作罷。
孝文帝之所以要在馮太后的喪禮上“大做文章”,一是因為他確實對她懷有較為濃厚的感情,儘管馮太后斥責過他,還想廢掉他,但他總是認為“養育之恩,詔教之德,尋之曠代,未有匹擬”;再則,孝文帝想透過喪禮的形式,將漢族的封建禮儀文化、忠孝仁義以身示範地落到實處;同時,他也想透過葬禮向文武大臣表明自己的態度,那就是將以更迅速更堅決更徹底的方式將馮太后的改革方略執行到底。
三
拓跋宏自從懂事起,就是名義上的皇帝。但實際上的皇帝卻是馮太后,他得聽從馮太后的安排,看她的臉色行事,在她的監督與控制下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日子。哪怕親政後,他也不敢過於放開手腳,總是顧忌著馮太后的威嚴。而馮太后一死,他才真正成了一個君臨天下的名副其實的皇帝,在向臣民們顯示自己無比哀痛的同時,他那內心的潛意識深處,又何嘗不懷著一絲輕鬆與喜悅呢?
不管怎麼說,馮太后是北魏改革的先行者,是她拉開了北魏漢化的序幕並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是她引導拓跋宏接受了漢族文化的洗禮,對他身上的“胡氣”進行了一番脫胎換骨的改造;是她為拓跋宏的改革深化掃清了障礙,鋪平了道路……如果沒有漢人馮太后對北魏的苦心“經營”,它的發展很有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新的光景。
拓跋宏早就想大幹一番了,他一直憋著、忍著,直等到二十四五歲馮太后辭世,才有了真正的出頭之日。那積聚、壓抑著的內在潛能一旦噴發出來,便匯成了一股沛然莫能
《歷史的刀鋒》 第2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