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章 美猴王出世 (第1/3頁)

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對於這本《西遊記》,高文有著強烈的信心,也相信一旦問世必會賣到斷貨。但他這人做事一向穩妥,即便胸中有萬丈波瀾激盪,手下的字卻寫得極端正,用的正是這個時代讀書人最擅長的館閣體。

所謂館閣體,明朝又叫臺閣體,是一種方正、大小一律的小楷。一般用於官府衙門之間的公文往來,要求每個字都寫得標準得如同印在書上一般,不能有絲毫的錯漏,以免被人誤讀。這一字型常被用於考場之上,因為八股時文直接關係到一個讀書人的前程。若字寫得潦草,碰到考官眼神又不好讀差了,那才是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所以,這種字乃是明朝讀書人必修科目。你如果能夠寫得一手好的臺閣體,也比一般人多幾分中式的把握。到了殿試一關,能夠走到皇帝面前寫文章的進士,都是人中龍鳳,真若說起八股文章,其實誰也不比誰差。要想從中分出勝負,只能看誰的字寫得好。

這種字型自然談不上書法藝術,且一筆一劃,寫起來也慢。要將這一章寫完,鬼知道要花多長時間。問題是你向書坊老闆投稿,總得照顧人家的情緒。亂碼若是太多,閱讀體驗會很差的,一但看得心中冒火,說不定就將你的稿子扔到廢紙簍子去了。

高文記得自己剛從大學畢業後,曾經到一個純文學刊物當過幾天實習編輯。刊物一旦版面有多餘的地方,為了湊數,多半會選幾首現代詩歌。當時,雜誌社已經實行無紙化辦公,以qq作為聯絡和接受投稿的方式。

但有的女作者也不知道是否是情懷使然,偏要用信箋。信箋就信箋吧,偏要將詩稿折成翩翩欲飛紙鶴。可憐高文大老爺們一個,手粗指短,一拆拆不開,二拆還是不開,三拆心浮氣躁,四拆心頭邪火拱起,遂付之一炬。

細節決定成敗,作為曾經的老編,高文當然不會犯這種錯誤。

將這首詩寫完之後,接下來就開始寫引文。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醜則雞鳴;寅不通光……”老實說,這一段當年自己在中學看的時候是跳著讀的。對於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而言,簡直就是雲山霧罩,丈二金剛摸不清頭腦。

直到大學時重讀,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這才搞明白。不外是說這天地是如何生成,“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人類和動物又是何時出現“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到那個時候,高文才品出這段文字的滋味。心中也是暗自搖頭:這書一開頭寫這麼多廢話,入題未免太慢,那比得現代小說開門見山來得爽利。若現在有小說家敢這麼作文,只怕撲得連他媽也認不出來吧!

這種作法也算是明清小說的固定格式,就好象後世的穿越小說,一開頭主角總得穿上一穿,算是一種套路吧!

當然,同時代的小說中也是一開頭就直接進入主題,不搞這種玄虛的。比如明人小說《風流悟》第五回的故事,一開始就是“話說崇禎年間,松江府華亭縣,有一人姓張,名廣,字同人。自幼父母雙亡,只因父親是個窮秀才,他也能讀得幾句書。做人且自聰明伶俐,十五歲上邊進了學。因此有父親的好友李日章,獨養一女,名曰琬娘,就入贅他家為女婿。”清清楚,直接讓主角登場。只不過,這書嚴格來說算是********小說,格調頗低,自然比不過《西遊記》這種洋溢著積極樂觀的革命精神的大作。

這大概就是名著和普通小黃文的區別吧!

寫完這一段文字,半個小時過去了,高文感覺手有點發熱,就給硯臺裡續了些水,磨了。繼續寫道:“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終於進入石猴出世的正題。

這個時候,已經滿滿地寫了兩頁紙。高文的精神也亢奮了。為了加快速度,改正楷為行草,也顧不得許多,一氣寫下去,直到“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

《相爺》 第9章 美猴王出世(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