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旅遊巴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媽媽真心地賞識過自己的孩子?

一次,我應邀去中央電視臺談“怎樣教育淘氣的孩子”,一個看上去挺“蔫”、好像並不淘氣的男孩坐在那兒。

我擔心,原定的話題討論不起來了。

誰想到,一開拍,這個挺“蔫”的男孩子衝著鏡頭說了一句特別精彩的話:“每次我爸說我的時候,都要說:瞧人家孩子怎麼怎麼好,瞧你怎麼怎麼差;瞧人家孩子多聰明,瞧你多笨……我心裡很不服氣,我老想,你要覺得人家孩子好,你就給人家孩子當爸爸算了,幹嗎給我當爸爸!”

我回頭看了一下他爸爸,他爸爸的眼睛瞪得跟豆包一樣,嘴咧得老大,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等電視節目拍完後,這孩子的爸爸流著淚來找我:“我是一個司機,就這麼一個兒子。我對他那麼好,掙錢全是為了他,他憑什麼這麼冤枉我?”

我對他說:“您愛您的孩子,可是您的孩子不知道。您沒有表現出對他的愛和賞識,您賞識的只是別人家的孩子。所以,您的孩子認為您不愛他。”

有這種煩惱的孩子和家長,為數並不少。

因為,現在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去看待孩子的優點,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去比較自己孩子的短處,越比較越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必要總去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應該祝賀他,這就是母親對自己孩子的賞識。

盲目的比較,會產生許多不良後果,使你的孩子失去了自信。孩子會錯誤地認為,他的“災難”是他的夥伴帶來的,他不但不會產生向夥伴學習的願望,反而結下冤仇,在他今後的生活中,將拒絕向別人學習。

被尊稱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應當像尊敬上帝一樣地尊敬孩子。”人性之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就精神生活而言,每個幼小生命彷彿都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間,誰也不是為了捱罵而活著。

不要說未成年的小孩子,就是我們大人,誰都願意和賞識自己的領導、賞識自己的同事一道工作,誰也不願意和整天橫挑鼻子豎挑眼,對這不滿意看那不順眼的人一起共事。

孩子與成年人不同。成年人在這個單位不被賞識,幹得不順心,可以調換到另一個單位去工作,而孩子不被父母所賞識,就沒地方去了。

所以說,學會賞識……應當是每個家長的座右銘。

“哪怕天下所有人最後看不起我們的孩子,做父母的都應該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稱頌他、讚美他,為他們感到自豪,這才是每個孩子的成才之本。”這是一位聾童父親在為改變女兒命運的坎坷途中發現的一個奧秘。

我們當家長的,沒有任何理由對孩子說洩氣話,因為孩子成長的道路猶如賽場,他們多麼渴望父母善於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為自己吶喊加油,哪怕一千次跌倒,也要堅信他們一千零一次能站起來,去爭取人生的輝煌。

6.孩子渴求保護……家庭是孩子的港灣

媽媽爸爸永遠不能對孩子說:“滾出去!”

遠洋的巨輪,遲早要駛回平靜的港灣,加油、維修、裝貨、卸貨……以迎接第二次遠航。離家的孩子,早晚要回到溫馨的家庭,吃飯、休息、添衣、減衣……以迎接新的黎明。

家庭,不僅是成年人歇息的港灣,可以放鬆地表現出真實的自我,而且也是孩子的港灣。這個港灣地方不大,但是卻有著母親博大的情懷,她能容納孩子的成功與微笑,也能容納孩子的過失和眼淚。

假使天下所有的人都不歡迎你的孩子,而你卻不能,你必須歡迎他,因為他是你的孩子!

假使你的孩子犯了再大的錯,你都不能說:“你給我滾出去!”因為,家是一個人最終的歸宿,他再沒有地方可去,除非墳墓。

孩子需要保護。我們許多父母親忽略了這一點。

分析許多離家出走的孩子的案例,多數是因為受了挫折,心理無法承受,或考試考砸了,或犯了錯,無法向父母交待。他們悄然離家前那一剎那,耳邊響起的是父母的叫喊聲:

《好父母好孩子》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