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6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還例如,有些科學理論,儘管有少量事實顯然可以證偽它們,但卻在一定範圍內仍不失為真理。象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儘管在說明水星的軌道時不附,但是人們還是接受了這個理論,因為在其他許多領域,已經證明可以用這個理論來指導研究。從這一事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把任何理論標上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的標籤是何等的危險。宇宙萬物的複雜性,使我們不能期望有一種現行的理論可以對所有問題都能作出正確的回答。當然,也不能以此為由,就可以對其弊端漠視而去〃掩耳盜鈴〃。

所以,我們必須時刻象〃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似的,實事求是地去判別所謂的真理,小心謹慎地使用我們的一切“暫知〃。

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註釋】儼:儼然,容貌莊重。渙:渙然,態度融和。敦:淳樸、忠厚。曠:廣闊、空曠。混:混同,渾沌。

恭敬嚴肅的樣子,似做賓客;無貪慾不主觀的樣子,似冰將要消融;渾厚淳樸的樣子,似尚未雕琢的素材;坦然曠達的樣子,其虛懷若谷;混同凡俗的樣子,若似汙濁。

王安石在解釋“渙若冰將釋”時說:“性本無礙,有物則結。有道之士,豁然大悟,萬事銷亡,如春冰頓釋。” 蔣錫昌說:〃聖人外雖嚴敬如客,而內則一團和氣,隨機舒散,無復凝滯,渙然如冰之隨消隨化,毫無蹤象可見也。〃《論語》中謂孔子是: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曾子也說:“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漫談】人們應該把愛真理這件事看得萬分重要;愛真理和愛某個被宣稱為真理的學說是大不相同的事,因為很多偽真理常常借用真理的旗號販賣著本質上其實是反真理的糟粕。所以,強權的自封不等於是真理,“堅定不移”地個人迷信不等於是愛真理。愛真理的一個確實標誌是“抱任何主張時都不懷有超出對這主張的依據所能證實的那種熱忱”;這熱忱是指類似宗教的那種熱忱,那種熱忱是拋開理性藉助信仰來樹立啟示。所以,要“渙若冰將釋”一樣應當有勇氣隨時在經驗事實面前主動放棄自己原有的錯誤成見。而動輒唐突地指教人,這種態度就是缺乏愛真理的精神。人們有理由認為,人假使自己多知道一些事理,對他人就會少顯露一分神氣。而且,好些名人、偉人認定的、或經官方欽定的真理,卻不具備其社會性、客觀性、普遍性。

【漫談】我們要從馬列主義那裡繼承高階的思想方法論、辯證法的思維方式,這將是我們探索理論和政策的依據。但決不應把經典家根據其主觀認知理論推匯出的事物結論,當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真理”,當作規範我們例行的簡明教程,變成“兩個凡是”;不要將其視為如同2+2=4一樣的簡單明瞭,一樣的不容置疑,一樣的萬古不變。例如,鄧小平說,黑貓白貓,逮住老鼠是好貓。這句話蘊含的哲理現在依然是正確的,但這句話的結論,在一定程度上講,現在卻不是那麼正確了。因為環境起了變化,現在很多人養貓是為了觀賞,故而逮不逮老鼠,已不成為評判其好壞的關鍵因素了。所以,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在追求認識的發展上,絕不能作繭自縛,絕不能設任何“禁區”;否則,真理的探索就只能停步不前了。孔子尚且說:“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論語》也中曾說,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註釋】濁者而能清,安者而能生,在乎靜之動之。但是久廢不可速成,積弊難以頓除,欲速則不達。故而不能急進,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當然這不是說這時處事當慢吞吞、推諉拖延,而是說應不斷地、一點一滴地去做堅苦細緻的促使漸進工作,才可能獲得成功。所以應當徐而不疾,漸而不驟,循序漸進,使之順其自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當年子夏為莒父宰,向孔子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王弼說:〃濁以靜,物則得清;安以動,物則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難也。徐者,詳慎也。盈,必溢也。〃

【漫談】前蘇聯80年代時,國家經濟已經進入了不景氣狀態,這是由於社會機體兵營式的共產主義模式造成的危機。這實際上印證了列寧的思想,即社會主義是不能單靠熱情來建設的。人們明白,這種僵化模式實際上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必須實施變革,而且

《老子道德經(分類詮釋)》 第1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