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章 秋苗 (第1/2頁)

光棍琉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七日後,西門裡公祠。 今日小樓熱鬧,鄉書手、七位保長、甲頭齊聚。 “五郎啊,溪橋修的如何了?”全福與全績相鄰而坐,隨口攀談。 “昨日已經修完了。”全績今日晌午才起身,精神頗佳。 “五郎為鄉里做了一件善事啊。”全福恭維了一句。 “力所能及,當做盡心。”全績擺手自謙。 “都停了!”全有德高聲制止眾人,從懷中取出一文書:“今年的秋苗下來了,除了正稅之外,還有諸多雜稅,爾等看要如何徵收?” 高宗南渡以來兩浙的賦稅居天下之首,紹興府又是陪都,其間稅務更是冗雜,總制、月樁、版帳、耗米、折帛、和預買、科配、和糴沒有一樣落下的。 “二哥,要不還是老規矩,甲頭催稅,保長隨行。”徐林想得那折帛的好處,但收稅是最得罪人的活計,總要有一個背罵名的,全績這甲頭正合適。 “不妥,全五才當了幾日甲頭,他又沒收過秋苗,怎會懂其中的規矩?若諸位要用舊法子的話,也該學一學當初徐七剛任甲頭的方法:保長催稅,甲頭隨行。”全福說了一句公道話,當然也有攀附全有德的意願。 “十六說的對,本就應該這麼做。”全氏另外兩位保長也相繼表態。 “好,那就這麼決定吧,十日之內務必妥當,以免縣中追責,落了損失。”全有德沒有再詢問徐林四人,直接做了決定,全績修橋好不容易攢了點名聲,全有德不能讓五郎的美名壞在這秋苗上。 午後,全福領著全績四人從村南開始收秋稅,一路上全福也將秋苗的稅種說予全績,全績聽的十分仔細,時而還要反問幾句。 “五郎啊,秋苗聽上去繁瑣,實際交起來就簡單了,全當是一種稅賦。”全福推開自家院門,向房中喊了一聲,一婦人提著一貫錢出門交給全績。 全績接錢點頭,他大致也聽明白了,收秋苗不是看朝廷要什麼,而是看百姓有什麼,秉持的原則就是向上有個交代,向下餓不死人,中間人靠折帛差價撈些油水。 繼,五人又去了鄰院,這打頭幾家都是殷實戶,交的全是銅錢,但再往後走就五花八門了,穀物、竹編、粗帛、活禽皆可為稅。 半個時辰後,全福站在土矮牆前皺眉道:“五郎啊,這幾家都是破落戶,待會入門不多強求,有則取,無則某來補。” “好。十六叔做主便可。”全績對全福的慷慨心生不屑,他所說的補秋苗可不是自掏錢財,而是減少一份得利去湊補,說來說去還是他所轄戶民的稅財。 傍晚時分,全福一保戶民的秋苗全部收完,全績四人將這些財物送到全福家中,一一做了清點,而後離去。 這些財物從現在起歸全福所有,無論他想什麼辦法,只要在十天後湊足給縣府交納的秋苗錢便可。 天暗,全績返家,全有德坐在樹下竹椅處,高喊劉翠為全績準備飯食。 “五郎,今日可還順利?”全有德現在看五子是越看越喜愛,有公心,知上進,與人善,能吃苦這都是全績近期來展現的品格。 “嗯,村南三十餘戶都交了秋苗,諸多財物也運到了十六叔家中。”全績落坐木桌,心情頗為惆悵,雖說全福答應給破落戶補秋苗,但卻沒有輕饒貧賤人,欺的老漢雙淚縱,罵的青壯雙膝跪,別人交的是錢物,他們捨得是顏面,全績不愛看,但有人好這口。 “五郎,怎不高興?”劉翠端著熱騰騰的麵食走至桌前,一眼便看出了兒子心情不佳,關切詢問道。 “許是伐木架橋累的,緩兩天便好了,母親不必擔心。”全績邊吃邊說道。 “那五郎哪天去山陰城?”劉翠坐在全績身旁小聲詢問,她現在更掛念全秀春。 “母親要不和績一起去吧。”全績提議一起去看三姐。 “我就不去了,你去的時候一定要對陳實說清楚,我家還等著他來提親呢。”其實劉翠只希望女兒過得幸福開心,這句話完全是幫好顏面的全有德所說。 “母親放心,等績去了山陰城定教一教陳三規矩。”全績順著劉翠的話語,也給全有德撫個心寬。 “今歲的事多著呢,還有劉茹的婚事,劉茹比五郎還小一歲吶。”劉翠婉轉提醒全績也該考慮自己的人生大事了。 “嗯,績速去速回便是。”全績裝作未懂,放下碗筷說了句:吃飽了。 “唉,你什麼時候才能懂事啊?”劉翠戳了戳全績額頭,拿著碗筷又回了廚房刷洗。 全績並未反駁,起身為全有德斟茶,自己也端了一碗:“父親,這稅中利錢是鄉司定的,還是?” “州縣府定的,鄉司哪有立稅目的本事?”全有德說的輕鬆,天下都是這般收秋苗的。 “哦!”全績只作點頭,未發高談闊論,一個餅養一個國家和半個餅養一個國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有些問題原本就存在,只是半個餅的時候更明顯罷了:“父親早些休息,績去找大郎聊聊,學一學文章。” “嗯,績哥兒你說大郎有狀元之姿嗎?”全有德心血來潮笑問道。 “中個進士應該不成問題吧。”全

《扶宋從皇帝住我家開始》 第18章 秋苗(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