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院,想來是不希望參與此事。留在宿舍的同學出席了,馬來學生全體到會。會場上情況很緊張,種族主義氣氛很濃。

那是我第一回遇到一面倒親馬來族、反對外來移民的大馬來主義。我不卑不亢地提出了看法,態度堅定。翁姑阿茲發言反駁了有關他粗暴無禮的指責。我當時能感受到,大約80名在場的學生對這次的對抗非常不安。表決時支援翁姑阿茲的馬來票佔多數,學生會沒有分裂。不過,非馬來學生覺得他們已經表達了不滿。過後這件事在我腦海中淡忘了,一直到1963年至1965年我們成為馬來西亞的一部分,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才記起來。

當年是競爭對抗的年代,也是建立永恆友誼的年代。進入萊佛士書院和萊佛士學院對我有利。後來,萊佛士書院最優秀的學生在政府部門和商業機構裡表現良好,萊佛士學院的也一樣。

關世強在萊佛士書院比我高兩班,是個高才生,數學、英語和華語都很好,會拉小提琴,也是個藝術家。他是新加坡的〃通才〃,常常有一些發明取得專利。在萊佛士學院的第一年,他在C座宿舍住我隔壁,每天傍晚晚飯前都練他的小提琴。久而久之,我也習慣了這琴聲。儘管他用了弱音器,琴聲仍然越過矮牆在天花板很高的宿舍裡迴響。他當上了教師,最後出任教育部常任秘書。後來我委任他為新加坡大學校長。他退休後擔任新加坡駐馬尼拉大使,60多歲死於癌症,對我們來說是個重大的損失。

我在萊佛士學院結識的許多人,後來跟我一起參加政治活動。其中一個是杜進才,理科生,比我早一屆。他沉默寡言,做事堅定不移,也很勤奮和有條理。另一個是吳慶瑞,他是經濟導師,頭腦一流,不善言詞,寫作條理分明。

因此,50年代我開始當律師時,已經有許多朋友和熟人在新加坡和馬來亞兩地的政府部門和專業領域裡擔任要職。在新加坡和馬來亞,哪怕彼此不認識,只要出身背景相同,對方就很容易接受你;學校聯絡起著很好的作用,馬來人也不例外。在政治活動活躍起來之前,當權力仍然完全掌握在英國人手中的時候,馬來半島內地的馬來人並沒有敵視我。我跟許多內地馬來人交上了朋友,包括兩位審理過我所辦案件的巡迴法官。

英國殖民地教育制度培育了千分之一最優秀的受英文教育的學生,使他們成為精英分子,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校友網路。我們進過類似的學校,讀過同樣的課本,有著某些共同的處世態度和性格特點。這種鼓勵學生透過談吐、作風、衣著和辦事方式來建立聯絡網的學校制度,並不是英國公學獨有的。

注:

①當時英校的學制是:小一,小二;1號,2號,3號,4號,5號(相當於小學):6號,7號,8號,9號(相當於中學)。

②由英國殖民地政府在新加坡發行,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流通於馬來亞和新加坡。因新加坡當時也稱石叻坡,所以它又稱叻幣。

③馬來聯邦(FederatedMalayStates,1920…1941)由吡叻、雪蘭莪、彭亨和森美蘭四個馬來土邦組成,受英國保護,英國派有駐紮官駐於各邦。

④馬來屬邦(UnfederatedMalayStates)由柔佛、吉打、玻璃市、吉蘭丹和丁加奴五個馬來土邦組成。於20世紀初受英國保護,英國派有顧問官駐於各邦。

第四章 來了日本兵

我沿著泥路,最多走了20米,便看到兩個人穿著暗褐色的制服,跟英軍所穿的綠色和棕色制服不同。他們就是我最早看到的兩個日本兵。他們綁著腿,腳穿膠底布靴,大腳趾和其他腳趾隔開,就像他們的涼鞋一樣我呆了幾秒鐘,才想到他們原來就是日本兵,頓時汗毛直豎

1941年12月8日凌晨,這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日本飛機空襲新加坡。當時,街燈居然還亮著,空襲警報也沒響,等到投下的炸彈爆炸后街燈才熄滅,警報才響起來。誰都沒料到日本會發動攻擊。

我跟我的同學一樣,認為英國無論如何是不會被征服的。所以,跟全世界作對的德國人吃敗仗,只是遲早的問題。他們入侵蘇聯,勢必陷人泥沼。像其他學生一樣,我們的訊息來自新加坡的英文報紙。主要的英文報《海峽時報》為英國人所辦,它的讀者各民族都有。規模和影響力較小的《馬來亞論壇報》只有本地人閱讀。此外,大約還有10份華文、馬來文和印度文報紙,它們的影響力都不大,我也沒閱讀。我的同學都受英文教育,他們當中很少人能夠閱讀這些報紙。作為學生,我們心裡所

《風雨獨立路-李光耀》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